患儿男,4个月,因“发现黄疸1周”来诊。食欲差,尿黄。出生时因患“吸入性肺炎”未接种乙型肝炎疫苗,满月后补种。其母为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查体:全身皮肤及巩膜中度黄染,无皮疹;肝肋下3cm,脾未及。

根据患儿目前的病情,应立即进行的检查项目包括

A:乙型肝炎抗原-抗体和HBVDNA检测 B:肝功能 C:肝,胆,脾B型超声 D:蛋白电泳 E:凝血功能 F:血氨 G:甲胎蛋白 H:巨细胞病毒抗体和尿巨细胞病毒分离

患儿男,4个月,因“发现黄疸1周”来诊。食欲差,尿黄。出生时因患“吸入性肺炎”未接种乙型肝炎疫苗,满月后补种。其母为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查体:全身皮肤及巩膜中度黄染,无皮疹;肝肋下3cm,脾未及。

患者可能的诊断包括(提示入院数天后,患儿黄疸加重,精神萎靡和哭闹不安交替;肝较入院时缩小。)

A:感染中毒性脑病 B:中毒性肝炎 C:急性重型肝炎 D:混合感染其他病毒 E:肝衰竭 F:凝血功能障碍

患儿男,4个月,因“发现黄疸1周”来诊。食欲差,尿黄。出生时因患“吸入性肺炎”未接种乙型肝炎疫苗,满月后补种。其母为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查体:全身皮肤及巩膜中度黄染,无皮疹;肝肋下3cm,脾未及。

关于乙型肝炎病毒,叙述正确的有

A:有4种亚型 B:HBsAg效价高,HBeAg检出率也高 C:是近年来引起输血后肝炎的常见病毒 D:新生儿血检出HBeAg表示已感染乙型肝炎病毒 E:新生儿血检出HBsAg表示已感染乙型肝炎病毒 F:新生儿血检出抗HBc表示已感染乙型肝炎病毒

 患者男,49岁,因“反复双下肢水肿1年余,再发1周”来诊。患者有高血压8年,乙型病毒性肝炎3年,无糖尿病病史。BP 150/100 mmHg,尿液检查PRO(+++),RBC(++)。

诊断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应满足的条件有

A:肝功能异常 B:血清学检查乙型肝炎病毒抗原或抗体阳性 C:有肾受损的临床表现 D:肾组织中乙型肝炎病毒抗原阳性 E:可无肾受损的临床表现 F:电镜下一定要在肾小球内发现乙型肝炎病毒样颗粒

男性,11岁,乏力,纳差10日,尿色深如红茶2天入院。体检:神清,巩膜中度黄染,肝下1指质软有压痛,脾未及,总胆红素68μmol/L,ALT400U,HBsAg(+),确诊为急性黄疸型乙型肝炎。

乙型肝炎病毒是

A:DNA病毒 B:RNA病毒 C:EB病毒 D:巨细胞病毒 E:肠道病毒

男性,21岁,乏力,食欲不振10日,尿色深如红茶2天入院。体检:神清,巩膜中度黄染,肝下1指质软有压痛,脾未及,总胆红素68μmol/L,ALT00U,HBsAg(+),确诊为急性黄疸型乙型肝炎。

乙型肝炎病毒是

A:DNA病毒 B:RNA病毒 C:EB病毒 D:巨细胞病毒 E:肠道病毒

目前我国用于预防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疫苗属于

A:减毒活疫苗 B:亚单位疫苗 C:多肽疫苗 D:基因工程疫苗 E:死疫苗

某男性患者孩,12岁。因疲乏、发热、食欲不振、恶心、呕吐1周,加重2天就诊。发病以来,进食减少,曾呕吐1次为胃内容物。因疲乏而活动减少,尿黄色深。体温在37~38℃之间波动。按程序接种过乙型肝炎疫苗。5年前曾注射丙种球蛋白1支。母亲有G-6-PD缺乏症。检查:巩膜黄染,肝肋下1.5cm,脾未触及,化验ALT 860U/L,总胆红素(T-Bill )158.5μmol/L,抗-HBs阳性,抗-HCV阳性。

若单纯为病毒性肝炎,对该患者当前的治疗原则应为

A:应用干扰素抗病毒治疗为主要目的 B:以保肝、降酶、退黄为主要目的,恢复正常肝功能,防止重型肝炎发生 C:应用免疫调节药物,以抑制甲型肝炎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的复制 D:加强营养支持,适当药物治疗 E:应用激素退黄

接种过乙肝疫苗后可为阳性()

A: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 B: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抗-HBs) C: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 D: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抗-HBe) E: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抗-HBc)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