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
是指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现,报告,评价和控制的过程
A:药品不良反应 B:严重药品不良反应 C:药品群体不良事件 D: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 E:药品重点监测
掌握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制度及其有关内容
国家对药品不良反应实行以下何种报告制度
A:报告制度、严重或罕见的药品不良反应随时报告 B:定期报告制度、对严重或罕见的药品不良反应可越级报告 C:逐级报告制度、对严重或罕见的药品不良反应随时报告 D:定时报告制度、对严重或罕见的药品不良反应随时报告 E:逐级、定期报告制度、严重或罕见的药品不良反应须随时报告,必要时可以越级报告
掌握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制度及其有关内容
上市5年以内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范围是哪个
A:疗效和不良反应 B:新的不良反应 C:严重不良反应 D:报告该药品引起的所有可疑不良反应 E:罕见不良反应
RCSA的实施最终要形成两个报告,一是RCSA总结报告,二是控制优化方案实施总结报告,总结报告主要内容包括()。
A:RCSA工作开展情况 B:自评估的基本结论 C:自评估中发现的问题及控制优化方案 D:经验总结
优化工作分为()
A:日常性优化 B:阶段性优化 C:调整性优化 D:应急性优化
以下哪个文档取得客户签字后,标志着结束优化项目。()
A:规划报告 B:评估报告 C:割接方案 D:优化报告
优化项目结束的标志是()
A:优化效果达到预定目标 B:与客户讨论优化结果,客户表示满意后 C:优化报告(或验收证书)取得客户签字后 D:将相关文档整理后归档到公司服务器
簇优化的报告模板中应包括()。
A:优化前簇状态 B:测试路线 C:优化前指标情况 D:簇内问题点汇总 E:各问题点详细分析和解决建议
网络优化分为().
A:全网优化 B:小区优化 C:单站优化 D:簇群优化
背景资料
某河道整治工程的主要施工内容有河道疏浚、原堤防加固、新堤防填筑等。承包人依据《水利水电工程标准施工招标文件》(2009年版)与发包人签订了施工合同,合同约定工期为9个月(每月按30天计算,下同),2015年10月1日开工。承包人编制并经监理人同意的进度计划如图所示:
本工程施工中,发生如下事件:
事件一:工程如期开工,但因征地未按期完成,导致临时交通道路推迟20天完成。发包人要求承包人采取赶工措施,保证工程按合同要求的工期目标完成,承包了确定了工期优化方案:
(1)原堤防加固,按增加费用最小原则进行工期优化,相应的工期优化,费用关系见下表:
(2)新堤填筑,采用增加部分关键工作的施工班组,组织平行施工优化工期,计划调整费用增加情况见下表:
(3)河道疏浚,计划于2015年12月1日开始项目部按优化措施编制调整后的进度计划及赶工措施报告,并上报监理人批准。
事件二:项目经理因患病经常短期离开施工现场就医,鉴于项目经理健康状况,承包人按合同规定履行相关程序后,更换了项目经理。
事件三:承包人在取得合同工程完工证书后,向监理人提交完工付款申请,包括发包人已支付承包人的工程款,并提供了相关证明材料。
事件四:承包人在编制竣工图时,对其中图面变更比例超过1/3的施工图进行了重新绘制,并按档案验收要求进行编号和标注。
根据事件一用双代号网络图绘制从2015年12月1日起的优化进度计划,计算赶工所增加的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