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真题)1979年,针对当时存在的是否还要坚持__思想的问题,__提出“有些同志说,我们只拥护‘正确的__思想’,而不拥护‘错误的__思想’,这种说法也是错误的。”“这种说法”这所以错误,是因为
A:没有把__思想与__的思想分开 B:没有把__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区分开 C:没有把__与党的其他领导人对__思想的贡献区分开 D:没有把__晚年的错误与__思想的科学体系区分开
1944正值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进入北京推翻明王朝300周年,郭沫若毅然放下正在进行的先秦思想史研究,撰写《甲申三百年祭》,在这篇文章中,郭沫若深刻总结了李自成农民起义成功建立起大顺朝但旋即失败的历史教训,从3月19日起,这篇长文在重庆《新华日报》全文连载,文章发表后,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仅隔20天,__就在《学习和时局》__:"我党历史上,曾有过几次表现了大的骄傲,都是吃了亏的……近日我们印了郭沫若论李自成的文章,也是叫同志们引为鉴戒,不要重犯胜利时骄傲的错误。"11月21日,毛曾东复信郭沫若:"你的甲申三百年祭,我们把它当作整风文件看待,小胜既骄傲,一次又一次吃亏,如何避免此种毛病,实在值得注意。"
摘编自《(甲申三百年祭)风雨六十年》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材料2
1949年3月23日,__率__机关离开西柏坡前往北平(北京),临行前,他对周围的人说:"同志们,我们就要进北平了,我们进北平,可不是李自成进北平,他们进了北平就变了,我们__人进北平,是要继续革命,建设社会主义,直到实现共产主义。"他兴奋地对__来说:"今天是进京'赶考'嘛。"__来说:"我们应当都能考试及格,不要退回来。"__说:"退回去就失败了。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
摘编自金冲及主编:《__传(1893-1949)》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
材料3
2013年7月11日至12日,____来到革命圣地西柏坡,在同县乡村干部和群众座谈中指出,当年__离开西柏坡时,__同志说是进京赶考,六十多年过去了,我们取得了巨大进步,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富起来了,但我们面临的挑战和问题依然严峻复杂,应该说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我们党要带领人民实现全面建成小康奋斗目标,不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这场考试的继续。所有领导干部和全体党员要继续把人民对我们党的'考试'、把我们党正在经受和将要经受各种考验的'考试'考好,努力交出优异的答卷。"
摘编自《__关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论述摘编》
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
1949年春,为什么__把离开西柏坡前往北平比作"赶考"
第一,"赶考"意味着中国__即将面临"执政"和"建设"的重大任务。
第二,当时民主革命的任务尚未完成。比如,土地改革在新解放区还没有推行;国民党当局残留势力依然存在,__执政地位尚未巩固,这些都是面临的考验。
第三,全国性政权建立后,中国__将面临现代化建设的任务。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中国__带领中国人民实现第一个历史任务即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以后,还要继续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富裕迈进。
__同志发出的三好号召是()年。
A:1950年 B:1953年 C:1954年 D:1955年
孔子名孔丘,其生卒年为:()
A:公元前551-479年 B:公元前515-439年 C:公元前550-480年 D:公元前545-479年
《卜算子·咏梅》是__在()年写的。
A:1962年12月 B:1961年12月 C:1964年12月
__在《__同志诞辰一百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正确地评价__同志的历史功过,确立__思想的历史地位
A:关系到怎样看待党和国家几十年的奋斗历史 B:关系到党的团结、国家的安定 C:关系到党和国家未来的发展道路 D:是__逝世以后,中国__遇到的一个全局性、紧迫性、至关重要的问题
__在《__同志诞辰一百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正确地评价__同志的历史功过,确立__思想的历史地位
A:关系到怎样看待党和国家几十年的奋斗历史 B:关系到党的团结、国家的安定 C:关系到党和国家未来的发展道路 D:是__逝世以后,中国__遇到的一个全局性、紧迫性、至关重要的问题
__在《__同志诞辰一百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正确地评价__同志的历史功过,确立__思想的历史地位
A:关系到怎样看待党和国家几十年的奋斗历史 B:关系到党的团结、国家的安定 C:关系到党和国家未来的发展道路 D:是__逝世以后,中国__遇到的一个全局性、紧迫性、至关重要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