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以来,我国政府着力推进民生建设,一系列影响中国发展全局的重大民生政策陆续出台,财政投入逐年增加。党的十七大提出,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和谐社会建设。2009年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困难情况下,我国政府更加注重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中央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财政支出明显增加,但占财政总支出比重仍然低于同等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一些地方和部门经常会“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以各种名目挤占挪用改善民生的资金,政府所能提供的公共服务的质与量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民生需求。由于目前政府绩效考核指标中民生保障和改善类指标权重低,加上多数民生指标缺乏明确的量化考核标准,对地方政府难以形成硬性约束,一些地方政府仍然保持着强烈的GDP冲动,习惯于抓经济、抓速度,忽视抓社会、抓民生。政府作为主体在公共服务的供给上责无旁贷,但有些地方政府大包大揽,忽视社会力量和市场机制,不能充分满足复杂多样的民生需求。
下列关于民生问题的观点,正确的有( )。

A:改善民生是社会建设的重点 B:改善民生是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 C: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D: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举措

新世纪以来,我国政府着力推进民生建设,一系列影响中国发展全局的重大民生政策陆续出台,财政投入逐年增加。党的十七大提出,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和谐社会建设。2009年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困难情况下,我国政府更加注重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中央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财政支出明显增加,但占财政总支出比重仍然低于同等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一些地方和部门经常会“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以各种名目挤占挪用改善民生的资金,政府所能提供的公共服务的质与量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民生需求。由于目前政府绩效考核指标中民生保障和改善类指标权重低,加上多数民生指标缺乏明确的量化考核标准,对地方政府难以形成硬性约束,一些地方政府仍然保持着强烈的GDP冲动,习惯于抓经济、抓速度,忽视抓社会、抓民生。政府作为主体在公共服务的供给上责无旁贷,但有些地方政府大包大揽,忽视社会力量和市场机制,不能充分满足复杂多样的民生需求。
下列关于目前我国面向民生的公共服务状况,判断正确的有( )。

A:目前我国已经实现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B: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中央财政投入不断增加,但民生问题仍然突出 C: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民生需求的内容发生了变化 D:我国政府以公共服务为宗旨,不断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

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十二五”时期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任务。下列属于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举措的是( )。

A:加强农民培训的财政专项投入,加速培育出一批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农业科技示苑2014年河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试卷第16页共22页户和农民企业家 B:将小城镇和农村地区收取的城市建设维护税优先用于农村人居环境公共设施建设和管护 C:坚持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强化政府责任和投入,完善国民健康政策,鼓励社会参与,努力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 D:根据城镇化过程中乡村人口减少的趋势,优化村镇布局,促进村镇适度集聚

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十二五”时期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任务。下列属于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举措的是:

A:加强农民培训的财政投入,加速培育出一批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农业科技示范户和农民企业家 B:将小镇和农村地区收取的城市建设维护税优先用于农村人居环境公共设施建设和完善 C:坚持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强化政符责任和投入,完善国民健康政策,鼓励社会参与,努力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 D:根据城镇化过程中乡村人口减少的趋势,优化村镇布局,促进村镇适度集聚

根据下列材料,回答以下题:____3月5日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称,要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要以转变职能为核心,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大力推进服务型社会政府建设,努力为各类市场主体创造公平的发展环境,为人民群众提供良好的公共服务,维护__指出,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  )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A:经济建设 B:社会稳定 C:民族团结 D:最广泛人民的根本利益

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要求,是人民政府的重要职责,也是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所在。这说明(  )。

A: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地位已经变化 B:民生问题作为次要矛盾制约着主要矛盾的解决 C:解决民生问题是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具体体现 D:民生问题已成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矛盾

{TSE}材料1
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社会发展事业,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改革开放以来,在社会建设方面取得显著成就。废除农业税,使延续几千年的“皇粮国税”成为历史。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改善,“吃穿住行用”水平显著提高。我们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认识到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经济发展起点低,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造成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还有不适应之处,与人们的期望功能和需求还有一定差距。
材料2
__同志在2013年全国政府工作__,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全面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坚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通过稳定经济增长和调整经济结构增加就业岗位,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加大投入和政策支持,完善就业服务体系,鼓励创业带动就业,做好重点人群就业工作,促进城乡居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完善社会保障制度。2013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继续提高10%,城乡低保和优抚对象补助标准也进一步提高。要加大对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和儿童福利机构建设的支持力度。深化医药卫生事业改革发展。2013年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标准由每人每年240元提高到280元,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由25元提高到30元。逐步完善人口政策。重视发展老龄事业,切实保障妇女和未成年人权益,关心和支持残疾人事业。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改进政府提供公共服务方式,加强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建设,完善村民自治、城市居民自治制度,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要改革和健全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制,加强综合协调联动,落实企业主体责任,严格从生产源头到消费的全程监管,加快形成符合国情、科学合理的食品药品安全体系,提升食品药品安全保障水平。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和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2013年城镇保障性住房基本建成470万套、新开工630万套,继续推进农村危房改造。继续推进教育优先发展。

为什么在紧急发展的同时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5分)

A:@B. C:@D.

{TSE}材料1
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社会发展事业,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改革开放以来,在社会建设方面取得显著成就。废除农业税,使延续几千年的“皇粮国税”成为历史。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改善,“吃穿住行用”水平显著提高。我们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认识到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经济发展起点低,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造成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还有不适应之处,与人们的期望功能和需求还有一定差距。
材料2
__同志在2013年全国政府工作__,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全面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坚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通过稳定经济增长和调整经济结构增加就业岗位,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加大投入和政策支持,完善就业服务体系,鼓励创业带动就业,做好重点人群就业工作,促进城乡居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完善社会保障制度。2013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继续提高10%,城乡低保和优抚对象补助标准也进一步提高。要加大对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和儿童福利机构建设的支持力度。深化医药卫生事业改革发展。2013年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标准由每人每年240元提高到280元,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由25元提高到30元。逐步完善人口政策。重视发展老龄事业,切实保障妇女和未成年人权益,关心和支持残疾人事业。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改进政府提供公共服务方式,加强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建设,完善村民自治、城市居民自治制度,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要改革和健全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制,加强综合协调联动,落实企业主体责任,严格从生产源头到消费的全程监管,加快形成符合国情、科学合理的食品药品安全体系,提升食品药品安全保障水平。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和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2013年城镇保障性住房基本建成470万套、新开工630万套,继续推进农村危房改造。继续推进教育优先发展。

请以如何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为主题写一篇文章。(20分)

A:@B. C:@D.

党的十七大对我国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的具体要求是

A: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更加完善 B:社会就业更加充分 C: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 D:人人享有良好的医疗卫生服务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