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的小组建设的主要结果是:()。

A:提高了项目绩效 B:建设成一个高效、运行良好的项目小组 C:项目小组成员理解项目经理对项目的绩效最终负责 D:提高了项目干系人个人和小组成员为项目贡献力量的能力

张明迪是霞光里家园的社区工作者,他在社区工作的启动阶段,通过社区服务和活动,了解和发现了居民中有影响力和号召力的带头人,通过一对一的训练,将他们培养成为各个社区小组的带领者。张明迪运用的介入策略是()。

A:提供服务 B:开展互助合作 C:推动成立居民小组 D:发掘资源和进行社区教育

老周是社区居民小组长,为人热情,工作积极。但最近社会工作者在帮助老周组织了几次活动后,发现老周的工作积极性有所下降,而小组的居民则直接找社会工作者商量事情。这种情况下,社会工作者应该()。

A:组织居民选举新的居民小组长 B:委婉地批评老周的工作态度 C:鼓励和支持老周独立组织居民小组的活动 D:提醒居民规范的工作程序是先找老周

2013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896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3%,高出GDP实际增速1.6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速高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速2.3个百分点。其中工资性收入4025元,占人均纯收入的45.2%,比上年名义增长16.8%,家庭经营纯收入3793元,占42.6%,名义增长7.4%,转移性收入784元,占8.9%,名义增长14.2%;财产性收入294元,占3.3%,名义增长17.7%。 2013年,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6626元,同比增长9%,增幅比城镇居民人均现金消费支出增速快3.6个百分点。全年农民工总量26849万人,比上年增加633万人,其中,本地农民工10284万人,增长3.6%;外出农民工16610万人,增长1.7%。外出农民工月均收入水平2609元,增长13.9%。 2013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955元,比上年名义增长9.7%。在城镇居民人均总收入中,工资性收入名义增长9.2%,经营净收入名义增长9.8%,财产性收入名义增长14.6%,转移性收入名义增长10.1%。 2009—2013年我国居民收入情况

关于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以下说话正确的是:

A:2013年,在我国城镇居民人均总收入中,转移性收入名义增长最快 B:2013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0年增长了50%以上 C:2013年,我国城镇居民财产性收入名义增长10.1% D:2013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现金消费支出同比增长5.4%

根据下列文字资料,回答以下几题。
央行公布的2007年10月份金融数据显示,前10个月新增贷款增速已达17.66%。中国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已达26.03万亿元人民币,境内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增加3.5万亿元,同比多增7265亿元。
2006年全年,境内金融机构新增的人民币贷款额为3.18万亿元。参照这一数据,2007年前10个月金融机构的放贷金额已用完全年的指标。银行放贷金额过大将助力于大规模的固定资产投资,因此引发通胀压力。为消除这一隐患,银监会已向商业银行下达“全年新增贷款增速应控制在15%以内”的指令。而根据央行公布的数据,仅10月份,境内金融机构新发放贷款额就达到了1361亿元。
央行公布的月度金融数据还显示,10月份居民储蓄分流仍在继续,人民币存款当月下降4498亿元,同比多降6020亿元。其中,居民户存款下降5062亿元,同比多降5052亿元。前10月人民币各项存款增加4.30万亿元,同比少增127亿元。央行分析认为,月末新股发行,企业、个人申购新股致使10月份各项存款下降较多。

下列不会加剧居民储蓄分流的因素是()

A:提高基准存款利率 B:货币紧缩政策 C:物价的上涨 D:居民收入水平降低

根据以下资料,回答以下5题。
    2002年某省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为8 988元,比1995年增加2 735元,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35.8%,年均增长5.1%。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002年为2 825元,比1995年增加570元,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23.2%,年均增长3.0%。
    城镇居民人均用于食品支出由1995年的3 003元提高到2002年的3 460元,增加457元。2002年农民人均食品消费为1 345元,比1995年增长9.5%。
    城镇居民人均衣着消费由1995年的422元,增加到2002年的491元,农村居民人均衣着消费为108元,比1995的91元增长18.7%。
    2002年城镇居民人均居住消费986元,比1995年的661元增长49%,人均住房使用面积为24.5平方米,比1995年增长16.6%。农村居民2002年人均居住消费441元,比1995年增长27.7%;人均住房面积24.1平方米,增长15.5%。
    城镇居民用于交通和通讯支出比重由1995年的6.3%上升到2002年的14.2%,人均支出额由1995年的396元增加到2002年的1 273元,增长2.2倍,平均每年以18.2%的速度递增。2002年农村居民人均交通通讯消费251元,比1995年的82元增长2.1倍。
城镇居民用于娱乐文教人均支出额由684元增加到1 386元,增长1倍多,年均递增10.6%。在医疗保健支出方面,城镇居民人均用于医疗保健的支出额不断增加。由1995年的205元增加到2002年的501元,增长1.4倍,年均增幅达13.5%。农村居民人均用于文化教育娱乐的总支出1995年为245元,2002年为302元,增长23.4%。农村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消费支出1995年为68元,2002年为117元,增长72%,年均增长8.1%。

根据原文,下列哪一项不是导致城乡居民消费差距进一步拉大的原因?(  )

A:农村居民比城镇居民有更浓重的传统节俭消费观念和习惯,比城镇居民的消费更加谨慎 B:农村居民消费环境及消费条件较差 C:大量农民进城务工 D:近几年农产品价格持续下降,使农民收入增长缓慢

根据下列资料,回答问题。2008年中国家庭居民的消费水平持续提高,与2006年社会状况综合调查结果比较,消费支出总额从17388元升高到22555元(未考虑价格变动因素),消费结构也进一步改善,作为家庭生活水平标志的恩格尔系数(家庭食品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例)进一步降低。在2008年城乡家庭消费支出细项中,列前三位的消费类型是食品、教育和医疗,分别占总支出的34.0%、11.5%和10.6%。调查还显示,城乡居民消费的总体结构及家庭生存型消费(包括食品与衣着类)与发展型消费(包括居住、交通通讯、文教、娱乐用品、医疗保健、旅游等)所占比重,都发生了重要变化。从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消费情况看,城乡居民消费层次有所提高。大众耐用消费品普及率提高较快,但家庭消费率总体仍偏低。

城乡家庭居民的消费结构最主要的特点是:()

A:居民消费水平持续提高,总体结构进一步改善 B:城乡居民消费商品化程度较高,但消费层次存在明显差异 C:家庭消费率总体偏低,消费率随收入提高而边际递减 D:大众耐用消费品普及率较高,农村消费发展潜力巨大

居民会议由( )主持。

A:社区居委会主任 B:居民委员会全体组成人员集体 C:三分之一以上的居民小组代表 D:有五分之一以上的 18 周岁以上的居民

居民会议的性质是( )

A:居民自治组织的执行机构 B: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C:居民自治组织的权力机构 D:行政机构

社会工作者小陈一年来一直在协助 社区的居民就搬迁安置和补偿标准与开发商 进行谈判。在小陈的协助下,社区居民组成了维权小组,他们参与了社区重建规划 的修改,社区居民的归属感得到了增强。此时小陈因工作调动结束了在 社区的工 作。在结束与 社区的工作关系前,小陈需要做的工作之一是【 】。

A:肯定社区居民的能力,增强其信心 B:告诉社区居民自己与他们不再有关系 C:向居民承诺随叫随到,减轻居民的忧虑 D:悄悄离开,免得社区居民伤心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