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陷性黄土具有的性质是()。
A:在一定压力作用下浸湿湿陷 B:在一定压力作用下浸湿不湿陷 C:在土自重应力下浸湿不湿陷 D:在土自重应力下不浸湿陷落
黄土的湿陷性系数是指( )。
A:由浸水引起的试样湿陷变形量与试样开始高度之比 B:由浸水引起的试样湿陷变形量与试样湿陷前的高度之比 C:由浸水引起的试样的湿陷变形量加上压缩变形量与试样开始高度之比
湿陷性土是指( )。
A:湿陷系数≥0.015的土 B:湿陷系数≥0.015的土 C:在200kpa压力下,浸水载荷试验的湿陷量与承压板宽度之比大于0.023的土 D:在200kpa压力下,浸水载荷试验的湿陷量与承压板宽度之比大于0.015的土
判定场地的湿陷类型时应采用()。
A:实测自重湿陷量或计算自重湿陷量 B:计算自重湿陷量或计算总湿陷量 C:湿陷系数与自重湿陷量 D:湿陷系数与总湿陷量
在湿陷性黄土场地,关于湿陷量的计算值△的计算深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应自基础底面(如基底标高不确定时,自地面下1.50m)算起 B:在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累计至基底下15m(或地基压缩层)深度止 C:在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累计至非湿陷黄土层的顶面止 D:其中湿陷系数δ(15m以下为δzs)小于0.015的土层不累计
黄土的湿陷性系数是指( )。
A:由浸水引起的试样湿陷变形量与试样开始高度之比 B:由浸水引起的试样湿陷变形量与试样湿陷前的高度之比 C:由浸水引起的试样的湿陷变形量加上压缩变形量与试样开始高度之比 D:由浸水引起的试样变形量与试样湿陷后的高度之比
湿陷、溶陷、融陷,属于黄土地基特征的是()。
A:溶陷 B:湿陷 C:融陷
衡量黄土是否具有湿陷性及湿陷性大小的指标是( )。
A:湿陷系数 B:自重湿陷系数 C:湿陷起始压力 D:自重湿陷量
衡量黄土是否具有湿陷性及湿陷性大小的指标是( )。
A:湿陷系数 B:自重湿陷系数 C:湿陷起始压力 D:自重湿陷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