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性详细规划是以城市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为依据,确定( )。
A:建设地区的土地使用性质的控制指标 B:建设地区的土地使用强度的控制指标 C:道路和工程管线控制性位置 D:空间环境控制的规划要求 E:指导各项建筑和工程设施的设计和施工的规划设计
下列关于工程管线平面位置和竖向位置应采用的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国际统一的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 B:国家统一的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 C:城市统一的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 D:国家统一的坐标系统和城市统一的高程系统
某公司承建一座城市互通工程,工程内容包括①主线跨线桥(Ⅰ.Ⅱ)、②左匝道跨线桥。③左匝道一,④右匝道一⑤右匝道二等五个单位工程。平面布置如图5-1所示。两座跨线桥均为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桥梁,其余匝道均为道路工程。主线跨线桥跨越左匝道一;左匝道跨线桥跨越左匝道一及主线跨线桥;左匝道一为半挖半填路基工程,挖方除就地利用外。剩余土方用于右匝道一;右匝道一采用混凝土挡墙路堤工程,欠方需外购解决;右匝道二为利用原有道路面局部改造工程。
主线跨线桥I的第2联为(30m+48m+30m)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其预应力张拉端钢钢绞线束横断面布置如图5-2所示。预应力钢纹线采用直径Φ15.2mm高强低松弛钢绞线。每根钢绞线由7根钢丝捻制而成。代号S22的钢绞线束由15根钢绞线组成,其在箱梁内的管道长度为108.2m。
图5-2 主线跨线桥I第2联箱梁预应力张拉端钢绞线束横断面布置示意图
由于工程位于交通主干道,交通组织难度大,因此,建设单位对施工单位提出总体施工要求如下:
(1)总体施工组织计划安排应本着先易后难的原则,逐步实现互通的各向交通通行任务;
(2)施工期间应尽量减少对交通的干扰,优先考虑主线交通通行。
根据工程特点,施工单位编制的总体施工组织设计中,除了按照建设单位的要求确定了五个子单位工程的开工和完工的时间顺序外,还制定了如下事宜;
事件一:为限制超高车辆通行,主线跨线桥和左匝道跨线桥施工期间,在相应的道路上设置车辆通行限高门架,其设置的位置选择在图5-1中所示的A—K的道路横断面处。
事件二,两座跨线桥施工均在跨越道路的位置采用钢管-型钢(贝雷桁架)组合门式支架方案,并采取了安全防护促使。
事件三,编制了主线跨线桥1的第2联箱梁预应力的施工方案如下:
(1)该预应力管道的竖向布置为曲线行驶,确定了排气孔和排水孔在管道中的位置;
(2)预应力钢绞线的张拉采用两端张拉方式;
(3)确定了预应力钢绞线张拉顺序的原则和各种刚拉线束的张拉顺序;
(4)确定了预应力钢绞线张拉的工作长度为100cm,并计算了钢绞线的用量。
事件一中,主线跨线桥和左匝道跨线桥施工期间应分别在哪些位置设置限高门架?(用图5-1中所示的道路横断面的代号“A-K”表示)
应设置限高门架的位置有:G、D、K。
修建性详细规划是以城市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为依据,确定建设地区的土地使用性质和使用强度的控制指标、道路和工程管线控制性位置以及空间环境控制的规划要求。()
根据《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的规定,下列关于城市工程管线采用的地下敷设方式的相关规定表述中正确的是( )。
A:城市工程管线的平面位置和竖向位置均应采用城市统一的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 B:当城市工程管线平面位置发生矛盾时可弯曲管线应该让不易弯曲管线 C:热力、电信、电力电缆等工程管线以及严寒或寒冷地区以外的工程管线,应根据土壤冰冻深度确定管线的覆土深度 D:城市工程管线在道路下面的规划位置一定得固定住
控制性详细规划是以城市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为依据,确定建设地区的( )的规划要求。
A:土地使用性质和使用强度的控制指标 B:道路和工程管线控制性位置 C:工程设施的设计 D:空间环境控制
控制性详细规划是以城市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为依据,确定( )。
A:建设地区的土地使用性质的控制指标 B:建设地区的土地使用强度的控制指标 C:道路和工程管线控制性位置 D:各项建筑和工程设施设计及施工 E:空间环境控制的规划要求
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是以城市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为依据,确定()。
A:各项建筑物和工程施工设计与施工的规划设计 B:建设地区的土地使用性质和使用强度的控制指标 C:道路与工程管线控制性位置 D:空间环境的规划要求 E:居住区住宅用地、公建用地、道路用地、绿地用地面积
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是以城市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为依据,确定( )。
A:各项建筑物和工程施工设计与施工的规划设计 B:建设地区的土地使用性质和使用强度的控制指标 C:道路与工程管线控制性位置 D:空间环境的规划要求 E:居住区住宅用地、公建用地、道路用地、绿地用地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