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公司为了自身的发展,决定实施一项新的市场拓展计划。为此,公司成立了一个决策委员会。根据所学的理论就M公司在团体决策过程中出现的现象进行分析并回答问题。

与个体决策相比,团体决策的缺点体现在( )。

A:降低了决策的合法性 B:耗费了时间 C:降低了对最终决策的认同感 D:提高了错误发生率

决策的程序是()

A:确定决策目标 B:拟定备选方案 C:分解备选方案 D:评价备选方案 E:选择决策方案

决策过程的起点是()。

A:确定决策人 B:识别机会、发现问题 C:确定决策目标 D:拟定备选方案

行政决策通常都是()。

A:满意决策 B:最优决策 C:战略决策 D:战术决策

根据决策对象分类,决策可以分为( )。

A:确定型决策 B:风险型决策 C:投资决策 D:融资决策 E:营销决策

依据决策的条件不同,决策可分为( )。

A:高层决策、中层决策和基层决策 B:战略性决策和战术性决策 C:单目标决策和多目标决策 D: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和非确定型决策

法人的权利机关或决策机关又称为()。

A:执行机关 B:代表机关 C:监察机关 D:意思机关

决策表( )。

A:是和流程图相同的辅助工具 B:有时可以代替流程图中的分支 C:将比较复杂的决策问题简洁、明确地描述出来 D:以上都是

被称为决策“硬技术”的决策方法是指( )。

A:边际分析法 B:主观决策法 C:科学决策法 D:计量决策法

(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第129-132题。
20世纪80年代,为迎接新技术革命的挑战,许多国家纷纷投入大量的人力与物力,把发展高技术列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如1983年美国提出的“战略防御倡议”(即星球大战计划)、欧洲的“尤里卡”计划和日本的“今后10年科学技术振兴政策”等。
面对形势,中国的科学家们开始对高科技发展的问题进行思索。1986年初,陈芳允找到王大珩、王淦昌、杨嘉墀等科学家,经过将近一个月的反复讨论、修改,形成了一份《关于跟踪研究国外战略性高技术发展的建议》。《建议》分析了形势,陈述了发展高技术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并且提出了对策设想。四位科学家决定将《建议》上交给最高领导人__,他们还联名写了一封信。
1986年3月3日,《建议》和信递交给__,3月5日,__批示:“这个建议十分重要……。此事宜速作决断,不可拖延。”批示引起__层的重视。
从1986年3月到8月,国务院科技领导小组组织了200多名各个领域的专家,分成12个小组,对计划进行了反复探讨和论证,最终形成了《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纲要》。《纲要》从世界高技术发展趋势和中国的需要与世界可能出发,坚持“有限目标,突出重点”的方针,确定了总体目标,共选择了7个领域的15个主题项目。
1986午8月,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纲要》。呈送给__后,他当即批示:“我建议,可以这样定下来,并立即组织实施。”10月,中____扩大会议批准了《纲要》,中央__还决定拨款100个亿,推动这个计划的顺利实施。11月,国务院正式颁布了《纲要》。1987年2月,计划开始组织实施,成立了国家科委高技术计划联合办公室,国务院高技术计划协调指导小组等,负责决策指挥、协调管理、评估监督等工作。
因科学家提出《建议》和__批示的时间都是1986年3月,所以这个《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纲要》也被称为“836”计划。

“863计划”出台过程表明,在我国重大决策合法化的机关有()。

A:中央__扩大会议 B:中央__会议 C:国务院常务会议 D:国务院科技领导小组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