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刑法修正案(八)》,关于刑法修正的内容,正确的有()。
A:取消了部分经济性非暴力犯罪的死刑 B:增加了危险驾驶罪、恶意欠薪罪、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持有伪造的发票罪 C:增加了对假释实行禁止令的规定 D:增加了对死刑缓期执行的累犯进行限制减刑的规定 E:延长了有期徒刑数罪并罚的刑期,由最高不超过20年改为35年
以下不属于《刑法修正案(八)》的内容的是( )。
A:将《刑法》第六十九条修改为:“判决宣告以前一人犯数罪的,除判处死刑和无期徒刑的以外,应当在总和刑期以下、数刑中最高刑期以上,酌情决定执行的刑期,但是管制最高不能超过三年,拘役最高不能超过一年,有期徒刑总和刑期不满三十五年的,最高不能超过二十年,总和刑期在三十五年以上的,最高不能超过三十年。” B:将《刑法》第七十四条修改为:“对于累犯和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不适用缓刑。” C:将《刑法》第一百九十九条修改为:“犯本节第一百九十二条规定之罪,数额特别巨大并且给国家和人民利益造成特别重大损失的,处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没收财产。” D:将《刑法》第二百九十五条修改为:“传授犯罪方法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
《刑法修正案(二)》(2001年8月)主要涉及哪些内容
A:将死刑复核权收归最高法院 B:规定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对贩卖毒品行为应当负刑事责任 C:将《刑法》第342条原非法占用“耕地”改为非法占用“农用地” D:增加规定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
《刑法修正案(三)》(2001年12月)主要涉及哪些内容
A:确立“危险物质”的概念,危险物质包括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 B:与确立“危险物质”概念相应,修改有关罪名,如把第114条原“投毒罪”改为“投放危险物质罪” C:增加“资助__活动罪”、“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编造、传播虚假__信息罪” D:将“__活动犯罪”的违法所得也规定为刑法第191条“洗钱罪”的对象
《刑法修正案(五)》(2005年2月)主要涉及哪些内容
A:将“使用以虚假的身份证明骗领的信用卡的”增补规定为信用卡诈骗行为之一 B:增加规定妨害信用卡管理罪和窃取、收买、非法提供信用卡信息罪 C:修改《刑法》第369条,增加规定破坏武器装备、军事设施、军事通信罪 D:增加规定冒充军人招摇撞骗罪
关于刑法修正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刑法修正案与刑法典、单行刑法和附属刑法,都是我国刑法的渊源 B:目前我国共有7个刑法修正案,这7个修正案不但有对刑法分则具体罪名的增删或修改,也对刑法总则的个别条文进行了修改 C:所有的7个修正案都明显具有“重刑主义”倾向,即“入罪”或“加重法定刑”的规定居多,而“出罪”或“降低法定刑”的规定十分罕见 D:《刑法修正案(七)》将绑架罪的法定最低刑由10年有期徒刑降至3年有期徒刑,使绑架罪与故意杀人罪的刑罚基本保持一致,同时将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法定最高刑由5年有期徒刑升至10年有期徒刑。这些规定,都很好地体现和贯彻了“宽严相济刑事政策”
关于刑法修正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刑法修正案与刑法典、单行刑法和附属刑法,都是我国刑法的渊源 B:目前我国共有7个刑法修正案,这7个修正案不但有对刑法分则具体罪名的增删或修改,也对刑法总则的个别条文进行了修改 C:所有的7个修正案都明显具有“重刑主义”倾向,即“入罪”或“加重法定刑”的规定居多,而“出罪”或“降低法定刑”的规定十分罕见 D:《刑法修正案(七)》将绑架罪的法定最低刑由10年有期徒刑降至3年有期徒刑,使绑架罪与故意杀人罪的刑罚基本保持一致,同时将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法定最高刑由5年有期徒刑升至10年有期徒刑。这些规定,都很好地体现和贯彻了“宽严相济刑事政策”
关于刑法修正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刑法修正案与刑法典、单行刑法和附属刑法,都是我国刑法的渊源 B:目前我国共有7个刑法修正案,这7个修正案不但有对刑法分则具体罪名的增删或修改,也对刑法总则的个别条文进行了修改 C:所有的7个修正案都明显具有“重刑主义”倾向,即“入罪”或“加重法定刑”的规定居多,而“出罪”或“降低法定刑”的规定十分罕见 D:《刑法修正案(七)》将绑架罪的法定最低刑由10年有期徒刑降至3年有期徒刑,使绑架罪与故意杀人罪的刑罚基本保持一致,同时将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法定最高刑由5年有期徒刑升至10年有期徒刑。这些规定,都很好地体现和贯彻了“宽严相济刑事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