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从2011年5月18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大型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达到21%,此次上调是2010年1月以来的第11次上调。据此回答以下两题。
[多选]中国人民银行频繁调整存款准备金率的主要目的是( )。
A:控制货币供应量 B:抑制投资需求膨胀 C:抑制居民消费需求 D:控制人民币汇率波动
2004年初为稳定经济,稳定物价。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进一步加强改善宏观调控,年初预期目标M
同比增长17%,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同比增长17%,余额较年初增2.6万亿,GDP增长8%左右,CPI控制在3%以内。年中中国人民银行采取升息,管紧信贷等多种措施,年末实现的目标为:M
的余额,25.3万亿,同比增长14.6%,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18.9万亿,同比增长14.4%。余额较年初增长2.41万亿;GDP达到13.7万亿,同比增长9.5%,CPI上涨3.9%。
2004年中国人民银行金融宏观调控实现目标同预期之间( )。
A:存在一定差距 B:不存在差距 C:比较一致 D:很不一致
为调控宏观经济,应对就业及经济增长乏力的态势,中国人民银行同时采取了以下货币政策措施:买入商业银行持有的国债200亿元;购回300亿元商业银行持有的到期央行票据。假定当时商业银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为15%,超额准备金率为2%,现金比率为3%。根据上述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此次货币政策操作,中国人民银行基础货币的净投放是( )亿元。
A:100 B:200 C:300 D:500
2007年以来,中国经济出现较明显的通货膨胀现象,国内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居高不下,为此,中国人民银行采取了一系列货币政策措施予以应对。根据以上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中国人民银行可采取的政策措施有( )。
A:上调利率 B:上调存款准备金率 C:上调再贴现率 D:在公开市场上买入有价证券
2007年以来,中国经济出现较明显的通货膨胀现象,国内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居高不下,为此,中国人民银行采取了一系列货币政策措施予以应对。根据以上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下列人民银行采取的措施中属于运用直接信用控制的货币政策工具是( )。
A:流动性比率 B:道义劝告 C:窗口指导 D:不动产信用控制
2007年以来,中国经济出现较明显的通货膨胀现象,国内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居高不下,为此,中国人民银行采取了一系列货币政策措施予以应对。根据以上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若中国人民银行提高再贴现率,则市场上( )。
A:货币量增加 B:货币量减少 C:市场利率下降 D:市场利率上升
(四)2014年第一季度我国经济开局平稳,中国人民银行根据国际收支和流动性供需形势,合理运用政策工具,管理和调节银行体系流动性。春节前合理安排21天期的逆回购操作400亿元,有效应对季节性因素引起的短期流动性波动;春节后开展14天期和28天期正回购操作,促进银行体系流动性供求的适度均衡。
2014年第一季度中国人民银行的逆回购操作和正回购操作在性质上属于 ( )。
A:存款准备金政策 B:公开市场操作 C:再贴现与再贷款 D:长期利率工具
以下关于中国人民银行的说法,错误的是()。
A:中国人民银行是我国的中央银行 B:中国人民银行是我国的政策性银行 C:中国人民银行属于国家所有 D:中国人民银行是发行人民币的银行
对中国人民银行说法正确的是( )。
A:财政可以向中国人民银行透支 B:中国人民银行不得直接认购政府债券 C:中国人民银行不得向各级政府贷款 D:中国人民银行可以报销政府债券 E:中国人民银行代理国库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