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岁男性,小学三年级学生。因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困难近一年而就诊。父母反映患者自上三年级以来上课注意力明显不集中,经常开小差。做家庭作业一边玩一边做,拖拖拉拉,经常完不成。做作业粗心大意,考试成绩从一,二年级的前20名,下滑到第40多名,这学期期末考试,数学竟然没考及格。患者还经常丢三落四,1个月就丢了三次东西。

[假设信息]该患者经儿童韦氏智力测验结果为IQ:103,老师补充:该同学父母离异,家庭教育不力,虽然老师都感觉他很聪明,但是他学习上不投入,上课开小差,东张西望,搞小动作,惹周围同学,有时下座位去惹人家。下课更是忙得不得了,爬高上梯,胆子太大了。上课不遵守纪律,老师批评其行为,他就要打老师。情绪极不稳定,动不动就发脾气,经常与同学发生冲突争执,更严重的是经常逃学,说谎,偷同学邻居物品,威胁欺负弱小同学,破坏学校公共财产。结合上述资料,此病人最可能的诊断是

A:精神发育迟滞合并精神分裂症 B: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合并情绪障碍 C: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合并品行障碍 D:躁狂发作合并反社会人格障碍 E:躁狂发作合并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患儿,男性,9岁。以"自幼活动过度,冲动,难以管理1年"为主诉入院。该患儿上幼儿园以来到处攀爬,老师管理困难,常主动与小朋友挑事,追逐打闹,摔得头破血流。上课不能安静下来听老师讲课,胡乱插话,扰乱课堂秩序。

提示:该患儿体格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精神检查合作,交流尚可,入病室后多动不宁,医生与家长谈话时经常插嘴,承认总是坐不住,上课总是想搞点小动作,情绪反应良好,未引出幻觉及妄想,智力检查未见异常,儿童行为量表提示异常。据以上病史材料,该患儿的诊断为

A:儿童品行障碍 B:抽动障碍 C:儿童孤独症 D:儿童情绪障碍 E: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 F:精神发育迟滞

陈老师正在上课,教室最后面的两名同学一直在交头接耳、窃窃私语。面对这种情况,陈老师正确的处理方法是()。

A:停止上课,作为典型,在全班面前批评两人的行为 B:点名批评,然后继续上课 C:叫两人离开教室,不要打扰其他同学上课,课后再进一步处理 D:走到两人跟前,轻敲两人的桌面,以示提醒

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与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集体上课,这是()

A:道尔顿制 B:班级上课制 C:大班教学制 D:小班教学制

()是上课的前提。

只要小赵评上课代表,同时小李没有评上班长,小王就一定会评上课代表。
如果以上判断为真,那么,加上以下哪项前提,则可得出小李评上班长的结论

A:小赵评上了课代表,小王没有评上课代表 B:小赵没有评上课代表,小王评上了课代表 C:小赵和小王都没有评上课代表 D:小赵和小王都评上了课代表

试图把大班、小班和个人三种教学形式结合起来,实行大班上课、小班研究、个别教学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A:个别教学制 B:班级上课制 C:道尔顿制 D:特朗普制

( )是上课的必要补充。

A:课外辅导 B:布置作业 C:检查作业 D:澡后练习

为了帮助一些好动的学生改变上课经常“开小差”的习惯,社会工作者所用的合理目标是()。

A:减少服务对象“开小差”的次数 B:改变服务对象不良的行为习惯 C:培养服务对象良好的听课习惯 D:延长服务对象上课集中注意力的时间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