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定物价具有稳定经济全局和保障民生的双重意义。201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明年经济工作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增强宏观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有效性。货币政策由适度宽松转向稳健()
A:表明稳定物价总水平是我国宏观调控的首要目标 B:说明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是我国央行的主要职能 C:有利于增加流通中的货币量,实现供求关系平衡 D:目的在于调节市场货币流通,引导信贷合理增长
实施适度()的货币政策和实施适度()的财政政策可以治理通货紧缩。
A:宽松、紧缩 B:宽松、宽松 C:紧缩、紧缩 D:紧缩、宽松
货币政策取向有( )、扩张性货币政策与介于两者之间的中性货币政策。
A:紧缩性货币政策 B: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 C: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D:稳健的货币政策
国际金融危机以来,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在“保增长”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经济进一步企稳,货币政策也需要从危机管理转向常规管理。中国证券报认为,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均发生了重大转折,货币政策应适时转向稳健。当前,经济企稳的态势基本确立:2010年9月工业增加值仍同比增长13.3%,保持了平稳增长态势;固定资产累计同比增速基本保持在24%以上的水平,投资企稳的趋势已基本确立;消费增长超预期,同比增长创20个月新高。经济向好表明货币政策“保增长”已取得明显成效,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使命可告一段落了。两年来货币政策在支持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埋下了诸多风险隐患:产能过剩压力可能加剧;信贷飙升可能引发的不良贷款率上升和资产价格泡沫压力正在临近;货币政策亟待转型。
这段材料意在说明( )。
A:由于我国保持宽松的货币政策,金融危机在我国已经基本过去了 B:宽松的货币政策对我国平稳度过金融危机起到了重要作用 C:在不同的经济情况下,应该采取相应合理的货币政策 D:我国目前的货币政策应该由宽松转变为稳健
2008年11月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宣布对宏观经济政策进行重大调整,财政政策从“稳健”转为“积极”,货币政策从“从紧”转为“适度宽松”,对此正确的认识是( )。
A:两大政策的变化是由于我国出现了通货紧缩的现象 B:两大政策的变化是由于我国出现了通货膨胀的现象 C:两种不同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都是针对我国经济生活中社会总供求失衡所采取的行之有效的举措 D:表明国家利用经济手段对国家经济生活进行宏观调控
2008年11月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宣布对宏观经济政策进行重大调整,财政政策从“稳健”转为“积极”,货币政策从“从紧”转为“适度宽松”,对此正确的认识是( )。
A:两大政策的变化是由于我国出现了通货紧缩的现象 B:两大政策的变化是由于我国出现了通货膨胀的现象 C:两种不同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都是针对我国经济生活中社会总供求失衡所采取的行之有效的举措 D:表明国家利用经济手段对国家经济生活进行宏观调控
2008年11月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宣布对宏观经济政策进行重大调整,财政政策从“稳健”转为“积极”,货币政策从“从紧”转为“适度宽松”,对此正确的认识是( )。
A:两大政策的变化是由于我国出现了通货紧缩的现象 B:两大政策的变化是由于我国出现了通货膨胀的现象 C:两种不同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都是针对我国经济生活中社会总供求失衡所采取的行之有效的举措 D:表明国家利用经济手段对国家经济生活进行宏观调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