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华银农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与某市H村委会签定了租地合同,约定将该村生态环境良好,集中连片的1000亩蔬菜地块以500元/亩租用30年;同时,每户村民以相同价格与村委会签合同,把土地租给村委会。该地块原本由每户村民家庭承包,每户1~2亩地分散种植水稻或蔬菜。该公司租用土地后进行大规模的设施农业开发,实行工厂化,集约化生产方式,产后加工与销售一体化(见表2-1)。所有农民工接受统一技术培训;公司统一为农民工免费提供吃饭,住房,电,水等基本生活条件;每个菜场就业的农民,年均工资收入在7000~8000元。
根据上述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该公司在蔬菜经营上采取了( )的经营方式。
A:集约经营 B:返租倒包 C:农业产业化 D:土地股份合作
美国现有国土面积为936.3万平方公里,人口2.38亿,人均耕地11亩。美国地域辽阔,地区气候差异较大,但是美国很早便已形成了世界上最大的专业化农业带,并建立了完善的农产品市场体系。
农业现代化中反映农业保障水平的经济结构指标有农业增加值比重_____及城镇化水平。
A: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比重 B:水利化程度 C:农民人均纯收入 D:农业机械化程度
某村2008年全村人平均年纯收入为1200元,2009年农民按农业承包合同中有关条款规定向村集体经济组织上交的村提留乡统筹费共计每年每人平均70元。按标准工日计算,2009年全村每个农村劳动力实际承担农村义务工14个,劳动积累工25个。按规定农村义务工和劳动积累工可由农民自愿申请以资代劳,当地每个工日价格为10元。当地乡政府统一规定:由村民委员会收齐后上交乡有关部门统一管理使用。其中劳动积累工按乡政府规定,统一用于公路两旁的植树造林。请据《农民承担费用和劳务管理条》中的有关条款,以及农民负担审计的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根据《农民承担费用和劳务管理条》,审查集体提留的标准和比是否符合规定。张村2009年的村提留和统筹费,年人均超过规定标准_______。
A:5元 B:10元 C:15元 D:20元
某村2008年全村人平均年纯收入为1200元,2009年农民按农业承包合同中有关条款规定向村集体经济组织上交的村提留乡统筹费共计每年每人平均70元。按标准工日计算,2009年全村每个农村劳动力实际承担农村义务工14个,劳动积累工25个。按规定农村义务工和劳动积累工可由农民自愿申请以资代劳,当地每个工日价格为10元。当地乡政府统一规定:由村民委员会收齐后上交乡有关部门统一管理使用。其中劳动积累工按乡政府规定,统一用于公路两旁的植树造林。请据《农民承担费用和劳务管理条》中的有关条款,以及农民负担审计的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根据农民负担审计规定中对多提款项目的处理办法,对张村2009年多提的村提留和乡统筹费处理方式应为_______。
A:可返回到农户手中 B:可用于本村的民办公助事业 C:可用于当年植树造林购买树苗的费用支出 D:下一年扣减提留数
某村2008年全村人平均年纯收入为1200元,2009年农民按农业承包合同中有关条款规定向村集体经济组织上交的村提留乡统筹费共计每年每人平均70元。按标准工日计算,2009年全村每个农村劳动力实际承担农村义务工14个,劳动积累工25个。按规定农村义务工和劳动积累工可由农民自愿申请以资代劳,当地每个工日价格为10元。当地乡政府统一规定:由村民委员会收齐后上交乡有关部门统一管理使用。其中劳动积累工按乡政府规定,统一用于公路两旁的植树造林。请据《农民承担费用和劳务管理条》中的有关条款,以及农民负担审计的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根据农民负担管理的有关规定,农民所上交的两工以资代劳款应由_______。
A:乡政府管理和使用 B:乡农经站管理和使用 C: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和使用 D:村民小组管理和使用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1年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情况》称,通过对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7.4万户农村居民家庭和6.6万户城镇居民家庭进行抽样调查,2011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977元,比上年增加1058元,剔除价格因素影响,实际增长11.4%,增速同比提高0.5个百分点。其中:人均工资性收入2963元,同比增长21.9%。
人均家庭经营第一产业纯收入2520元,增加289元,增长12.9%;人均家庭经营第二、三产业纯收入702元,增加101元,增长16.7%;人均转移性收入563元,增加110元,增长24.4%。工资性收入对全年农村居民增收的贡献率达50.3%。工资性收入占农村居民纯收入的比重达42.5%.同比提高1.4个百分点。工资性收入快速增长主要是由于农民工工资水平上涨较多。人均农业纯收入1897元,增加173元,增长10.0%。收成好、价格高是农业收入保持较快增长的主要原因。2011年农村居民出售农产品增加的收入中,六成来自于价格上涨因素,四成来自于出售数量增加因素。
从调查数据可以看出,目前我国农村居民家庭收入主要来源于:
A:工资性收入和家庭经营性收入 B:农民工工资收入和农业纯收入 C:农、林、牧、渔业收入和工资性收入 D: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之和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1年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情况》称,通过对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7.4万户农村居民家庭和6.6万户城镇居民家庭进行抽样调查,2011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977元,比上年增加1058元,剔除价格因素影响,实际增长11.4%,增速同比提高0.5个百分点。其中:人均工资性收入2963元,同比增长21.9%。
人均家庭经营第一产业纯收入2520元,增加289元,增长12.9%;人均家庭经营第二、三产业纯收入702元,增加101元,增长16.7%;人均转移性收入563元,增加110元,增长24.4%。
工资性收入对全年农村居民增收的贡献率达50.3%。工资性收入占农村居民纯收入的比重达42.5%,同比提高1.4个百分点。工资性收入快速增长主要是由于农民工工资水平上涨较多。人均农业纯收入1897元,增加173元,增长10.0%。收成好、价格高是农业收入保持较快增长的主要原因。2011年农村居民出售农产品增加的收入中,六成来自于价格上涨因素,四成来自于出售数量增加因素。
从调查数据可以看出,目前我国农村居民家庭收入主要来源于:
A:工资性收入和家庭经营性收入 B:农民工工资收入和农业纯收入 C:农、林、牧、渔业收入和工资性收入 D: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之和
根据以下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根据全国第二次农业普查资料,2006年末,浙江实有耕地面积为1594.43千公顷,分别比1980年、1985年、1990年、1996年、2000年减少12.5%、10.3%、7.5%、12%。和0.8%,其中水田面积为1291.08千公顷,分别比1980年、1985年、1990年、1996年,2000年减少12.0%、10.5%、9.7%、4.0%、2.8%。
随着第二、三产业发展,农民剩余劳动力转移,收入途径拓宽。与此同时,浙江农民人均土地逐年减少,农民经营农业规模不断缩小,收益相对下降,农民对农业经营投入下降。但多数农民身份没变,不敢完全放弃对承包到户土地的控制权,仍将土地看作家庭生存的保障之一,使浙江农业成为多数农户的副业,导致经营农业规模不断缩小、效益下降。2006年,浙江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7335元,从1996-2006年,各年份保持不同程度的增长,年平均实际增长6.8%;2006年,浙江人均耕地面积为0.034公顷,比1980年下降28.2%;农民经营农业收入占人均纯收入的比重从1985年的37.3%下降到2006年的12.0%;农业生产户数为808.26万户,占农村住户数的 66.2%,比2003年下降14.5个百分点;其中纯农户所占比重为19.5%,非农业兼业户达60.1%。
2006年,浙江牧业总产值为287.34亿元,占全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19.0%;1996- 2006年年均增长为4.4%,比全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年均增长高1.1个百分点;农民纯收入中,牧业的农民家庭经营收入为281元,占家庭经营收入的9.3%,1996-2006年的年均增长为 2.0%,分别比第二、三产业的经营收入的年增长率低8.8和8.0个百分点。
在先发优势不断减弱的情况下,农村的第二、三产业发展难度加大,农民经营非农产业的收入增长趋缓。浙江农民工资性收入与家庭经营非农产业收入在农民纯收入中占有较高比重。农村的第二、三产业发展是构成浙江农民工资性收入和家庭经营非农产业收入的主要来源。随着市场经济发展,要素资源不断匮乏,并向大企业倾斜,非农产业的创业成本不断提高,与农民收入关系紧密的农村第二、三产业发展趋缓,导致农民工资性收入和家庭经营非农产业收入增长趋缓。从浙江个体工业单位发展情况看,2007年单位数为67.5万户,2001-2007年年均增长2.8%。
下列各项,数值最小的是()。
A:1985年比2006年的实有耕地面积多的百分比 B:2003年农业生产户数占农村住户数的比重 C:第二产业经营收入的年增长率 D:2001-2007年个体工业单位年均增长率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1年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情况》称,通过对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7.4万户农村居民家庭和6.6万户城镇居民家庭进行抽样调查,2011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977元,比上年增加1058元,剔除价格因素影响,实际增长11.4%,增速同比提高0.5个百分点,其中人均工资性收入2963元,同比增长21.9%。
人均家庭经营第一产业纯收入2520元,增加289元,增长12.9%;人均家庭经营二三产业纯收入702元,增加101元,增长16.7%;人均转移性收入563元,增加110元,增长24.4%。
工资性收入对全年农村居民增收的贡献率达50.3%。工资性收入占农村居民酏收入的比重达42.5%,同比提高1.4个百分点,工资性收入快速增长主要是由于农民工工资水平上涨较多。人均农业纯收入1897元,增加173元,增长10.0%。收成好、价格高是农业收入保持较快增长的主要原因。2011年农村居民出售农新产品增加的收入中,六成来自于价格上涨因素,四成来自于出售数量增加因素。
从调查数据可以看出,目前我国农村居民家庭收入主要来源于( )。
A:工资性收入和家庭经营性收入 B:农民工工资收入和农业纯收入 C:农、林、牧、渔业收入和工资性收入 D: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之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