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远公司2012年6月初固定资产期初余额为4300000元,累计折旧期初余额为230000元(其中6月初生产车间计提的折旧额为62000元,管理部门计提的折旧额为15000元),6月和7月发生的经济业务如下: (1)6月3日,自行购建的生产设备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并且办理了竣工结算手续,结转成本为150000元,按规定该设备年计提折旧额为30000元。 (2)6月15日,财务室购入一台税控设备,买入价为36000元,增值税税额为6120元,用申请的银行汇票45000元支付货款,另外发生安装调试费3000元,其他支出1000元,签发转账支票支付。设备当月投入使用,每月计提折旧600元。 (3)6月30日,进行财产清查,盘亏生产设备一台,账面原值为25000元,已提折旧15000元,该设备每月计提折旧600元,经批准予以转销确认为企业损失。 (4)7月8日,生产用一台设备达到使用年限,账面原值为60000元,经批准作报废处理,该设备每月计提折旧1000元。 (5)7月30日,管理部门发现八成新账外设备一台,市场同类价格为20000元,经批准按盘盈设备处理,该设备每月计提折旧550元。 要求: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宏远公司7月份应编制计提固定资产折旧的会计分录为( )。

A:借:制造费用63900 管理费用15600 贷:累计折旧79500 B:借:制造费用79500 贷:累计折旧79500 C:借:管理费用63900 贷:累计折旧63900 D:借:管理费用79500 贷:累计折旧79500

甲公司为一般纳税人企业,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适用的营业税税率为5%。2010至2013年发生相关业务如下: (1)2010年11月10日甲公司与丁公司签订协议,将建造完工的办公楼出租给丁公司,租期为3年,每年租金为6万元,于租赁各年年末收取,2011年1月1日为租赁期开始日,2013年12月31日到期。2011年1月1日,该投资性房地产的成本为12万元。甲公司对该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 (2)2011年1月1日,为购建一套需要安装的生产线A向建设银行专门借入资金50万元,并存入银行。该借款期限为3年,年利率9.6%,分期付息,到期支付本金和最后一期利息,不计复利,合同利率与实际利率一致。 (3)2011年1月1日,用上述借款购入待安装的生产线A。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买价为40万元,增值税额为6.8万元。另支付保险费及其他杂项费用3.2万元。该生产线交付本公司安装部门安装。 (4)安装该生产线时,领用本公司产品一批。该批产品实际成本为4万元,税务部门核定的计税价格为8万元。 (5)安装过程中发生的安装工程人员工资为1.8万元。用银行存款支付其他安装费用1.64万元。 (6)2011年12月31日,安装工程结束,并随即投入使用。生产线A预计使用年限为5年,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预计净残值率为5%)。 (7)2011年12月31日上述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为13万元。 (8)2012年12月31日上述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为13.5万元。 (9)2013年12月31日,甲公司将生产线A出售,出售时用银行存款支付清理费用3万元。出售所得款项50万元全部存入银行。于当日清理完毕(不考虑其他相关税费)。 (10)2013年12月31日租赁协议到期,甲公司与丁公司达成协议,将办公楼出售给丁公司,价款为14万元,款项已收存银行。其他资料:假定固定资产按年计提折旧,借款利息每年年末计提(保留两位小数)。 要求:根据上述资料,回答下列(1)~(5)题。

上述生产线计提折旧和处置时的处理正确的是( )。

A:2012年度应计提的折旧额为24.90万元 B:2013年度应计提的折旧额为14.94万元 C:该生产线处置时的账面价值为22.4万元 D:处置该生产线应确认营业外收入27.04万元

甲公司为从事机械设备加工生产与销售的一般纳税人,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所得税税率为25%,2010年度至2011年度发生的有关固定资产业务如下: 1.2010年12月20日,甲公司向乙公司一次购进三台不同型号且具有不同生产能力的A设备,B设备和C设备,共支付价款4000万元,增值税税额为680万元,包装费及运输费30万元,另支付A设备安装费18万元,B,C设备不需要安装,同时,支付购置合同签订,差旅费等相关费用2万元,全部款项已由银行存款支付。 2.2010年12月28日三台设备均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三台设备的公允价值分别为2000万元,1800万元和1200万元。该公司按每台设备公允价值的比例对支付的价款进行分配,并分别确定其入账价值。 3.三台设备预计的使用年限均为5年,预计净残值率为2%,使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 4.2011年3月份,支付A设备,B设备和C设备日常维修费用分别为1.2万元,0.5万元和0.3万元。 5.2011年12月31日,对固定资产进行减值测试,发现B设备实际运行效率和生产能力验证已完全达到预计的状况,存在减值迹象,其预计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差额为120万元,其他各项固定资产未发生减值迹象。 要求: 根据上述资料,不考虑其他因素,列小题。

根据资料(3),下列各项中,关于甲公司同定资产折旧表述正确的是( )。

A:前3年计提折旧所使用的折旧率为40% B:A设备2011年度应计提折旧额为652万元 C:B设备2011年度应计提折旧额为580.32万元 D:计提前3年折旧额时不需要考虑残值的影响

武昌起义后,革命党人不敢发动群众保护已取得的政权,致使政权落到立宪派或旧官僚、旧军官手里,其根源是

A:孙中山没有亲自领导 B: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C:在特定的条件下,革命党人群龙无首 D:革命党人认为必须由有地位的人来主持

没收官僚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题中应有之义。反对官僚资本主义的原因是

A:官僚资本主义是资本主义 B:官僚资本主义同外国帝国主义、本国地主阶级和旧式富农密切地结合 C:官僚资本主义是一种买办的封建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D:没收官僚资本主义可以为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奠定坚实的基础

随着人民解放战争的顺利推进,人民政府在没收官僚资本企业时采取了“不打烂旧机构”和“保持原职原薪原制度”的做法。这一做法()

A: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和恢复发展生产 B:推动了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制定 C:实现了对原有企业的和平赎买 D:标志着国家工业化建设的开始

袁世凯得以篡夺辛亥革命果实,是因为()①袁世凯阴险狡诈②帝国主义支持③革命政权中立宪派和旧官僚向革命派进攻④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妥协性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官僚政府组织的最大特点是()

A:法制和等级制 B:高层来自于贵族社会 C:低层官员支薪制 D:官僚作风严重

官僚制在中国的境遇是双重的,一方面,官僚制的构建尚未完成;另一方面,又必须回应全球化的挑战。因此,行政体制改革的有益思路应是双向变革,即“立官僚制”和()

A:拒官僚制 B:优化官僚制 C:去官僚制 D:泛化官僚制

将官僚资本主义明确列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对象之一,是因为( )。

A:它是资本主义 B:官僚资本是同外国帝国主义、本国封建地主阶级和旧式富农密切结合着的 C:是具有买办性、封建性、垄断性的资本主义,构成蒋介石反动政权的经济基础 D:官僚资产阶级依附于帝国主义并直接为帝国主义和统治阶级服务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