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企业在生产丁产品过程中,产生不可修复废品50件,可修复废品100件,有关资料如下: (1)不可修复废品按其所消耗定额费用计算废品的生产成本。其中原材料费用定额为210元,已完成的定额工时共计360小时,每小时的费用定额为:直接人工2.8元,制造费用13.5元。 (2)可修复废品的修复费用为直接材料2500元,直接人工2000元,制造费用2600元。 (3)可修复废品和不可修复废品回收废品残料计价1200元,应由过失人赔偿500元。废品净损失由当月同种合格产品成本负担。 要求:根据上述资料,不考虑其他条件,分析回答下列第(1)-(4)小题。
结转不可修复废品成本的会计分录为( )。
A:借:废品损失——丁产品 16368 贷:基本生产成本——丁产品 16368 B:借:基本生产成本——丁产品 12873 贷:废品损失——丁产品 12873 C:借:废品损失——丁产品 15631 贷:基本生产成本——丁产品 15631 D:借:基本生产成本——丁产品 14592 贷:废品损失——丁产品 14592
感性认识和理性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表现在
A:感性中渗透着理性的因素 B:理性中渗透着感性的因素 C: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D: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
不可知论()。
A:认为世界是不可认识或不可完全认识的 B:否认有认识世界的能力 C:怀疑人类科学知识的客观性 D:怀疑人类科学知识的可靠性
从感知到表象、意象,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不可超越的()。
A:认识阶段 B:感性阶段 C:基本阶段 D:初步阶段
人们认识客观事物不可超越()。
A:认识阶段 B:感性阶段 C:基本阶段 D:初步阶段
“人的感官是人认识外界事物的不可逾越的天然界限”,这种观点是()
A:辨证反映论 B:经验论 C:辩证唯物论 D:不可知论
在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上,唯理论的错误在于( )。
A:夸大理性认识的重要性,否认或轻视感性认识的作用 B:夸大感性认识的重要性,否认或轻视理性认识的作用 C:把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等同起来 D:认为感性认识是可靠的,理性认识是不可靠的
在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唯理论的错误在于( )
A:夸大理性认识的重要性,否认或轻视感性认识的作用 B:夸大感性认识的重要性,否认或轻视理性的认识的作用 C:把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等同起来 D:认为感性认识是可靠的,理性认识是不可靠的
2004年年末,印尼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发生大地震并引发世纪大海啸,带来空前灾难。但这次海啸受灾的几个国家几乎没有任何预警系统。人们对地震和海啸预警系统的缺失说明
A:地震和海啸的出现只是一种偶然现象 B:人类不可能认识和驾驭自然界 C:人类认识和利用规律的程度受主客观条件制约 D: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未被认识的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