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企业为单步骤简单生产企业,设有一个基本生产车间,连续大量生产甲,乙两种产品,采用品种法计算产品成本。 2013年12月份有关成本费用资料如下: (1)12月份发出材料情况如下:基本生产车间领用主要材料1200千克,每千克实际成本40元,辅助材料600千克,每千克80元,共同用于生产甲,乙产品各200件,甲产品材料消耗定额为6千克,乙产品材料消耗定额为4千克,材料成本按照定额消耗量比例进行分配:车间管理部门领用辅助材料25千克。 (2)12月份应付职工薪酬情况如下:基本生产车间生产工人工资140000元,社会保险费10000元,车间管理人员薪酬30000元,企业行政管理人员薪酬28000元,生产工人薪酬按生产工时比例在甲,乙产品间进行分配,本月甲产品生产工时4000小时,乙产品生产工时16000小时。 (3)12月份计提固定资产折旧费如下:基本生产车间生产设备折旧费32000元,企业行政管理部门管理设备折旧费5000元。 (4)12月份以银行存款支付其他费用支出如下:基本生产车间办公费和停工损失24000元。 (5)甲产品月初,月末无在产品。月初乙在产品直接材料成本为27600元,月初乙产品的直接人工成本为10000元,制造费用为8000元,本月完工产品180件,月末在产品40件。乙产品直接材料成本采用约当产量法在月末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分配,原材料在生产开始时一次投入,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的在产品的约当产量为完工产品的50%。制造费用按照生产工时在甲,乙产品之间分配。 要求:根据上述资料,不考虑其他因素,回答下列小题。
根据资料(1),12月份甲,乙产品应分配的材料费用正确的是( )。
A:甲产品1440元 B:甲产品56400元 C:乙产品960元 D:乙产品37600元
某企业为单步骤简单生产企业,设有一个基本生产车间,连续大量生产甲,乙两种产品,采用品种法计算产品成本。 2013年12月份有关成本费用资料如下: (1)12月份发出材料情况如下:基本生产车间领用主要材料1200千克,每千克实际成本40元,辅助材料600千克,每千克80元,共同用于生产甲,乙产品各200件,甲产品材料消耗定额为6千克,乙产品材料消耗定额为4千克,材料成本按照定额消耗量比例进行分配:车间管理部门领用辅助材料25千克。 (2)12月份应付职工薪酬情况如下:基本生产车间生产工人工资140000元,社会保险费10000元,车间管理人员薪酬30000元,企业行政管理人员薪酬28000元,生产工人薪酬按生产工时比例在甲,乙产品间进行分配,本月甲产品生产工时4000小时,乙产品生产工时16000小时。 (3)12月份计提固定资产折旧费如下:基本生产车间生产设备折旧费32000元,企业行政管理部门管理设备折旧费5000元。 (4)12月份以银行存款支付其他费用支出如下:基本生产车间办公费和停工损失24000元。 (5)甲产品月初,月末无在产品。月初乙在产品直接材料成本为27600元,月初乙产品的直接人工成本为10000元,制造费用为8000元,本月完工产品180件,月末在产品40件。乙产品直接材料成本采用约当产量法在月末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分配,原材料在生产开始时一次投入,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的在产品的约当产量为完工产品的50%。制造费用按照生产工时在甲,乙产品之间分配。 要求:根据上述资料,不考虑其他因素,回答下列小题。
根据资料(2),12月份甲,乙产品应分配的职工薪酬正确的是( )。
A:甲产品36000元 B:甲产品30000元 C:乙产品144000元 D:乙产品120000元
某企业为单步骤简单生产企业,设有一个基本生产车间,连续大量生产甲,乙两种产品,采用品种法计算产品成本。 2013年12月份有关成本费用资料如下: (1)12月份发出材料情况如下:基本生产车间领用主要材料1200千克,每千克实际成本40元,辅助材料600千克,每千克80元,共同用于生产甲,乙产品各200件,甲产品材料消耗定额为6千克,乙产品材料消耗定额为4千克,材料成本按照定额消耗量比例进行分配:车间管理部门领用辅助材料25千克。 (2)12月份应付职工薪酬情况如下:基本生产车间生产工人工资140000元,社会保险费10000元,车间管理人员薪酬30000元,企业行政管理人员薪酬28000元,生产工人薪酬按生产工时比例在甲,乙产品间进行分配,本月甲产品生产工时4000小时,乙产品生产工时16000小时。 (3)12月份计提固定资产折旧费如下:基本生产车间生产设备折旧费32000元,企业行政管理部门管理设备折旧费5000元。 (4)12月份以银行存款支付其他费用支出如下:基本生产车间办公费和停工损失24000元。 (5)甲产品月初,月末无在产品。月初乙在产品直接材料成本为27600元,月初乙产品的直接人工成本为10000元,制造费用为8000元,本月完工产品180件,月末在产品40件。乙产品直接材料成本采用约当产量法在月末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分配,原材料在生产开始时一次投入,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的在产品的约当产量为完工产品的50%。制造费用按照生产工时在甲,乙产品之间分配。 要求:根据上述资料,不考虑其他因素,回答下列小题。
根据资料(1)至(5),12月份计算乙完工产品应分摊的材料,人工和制造费用为( )元。
A:乙完工产品应分摊的直接材料成本53345 B:乙完工产品应分摊的直接人工成本117000 C:乙完工产品应分摊的制造费用成本70560 D:乙完工产品应分摊的制造费用成本70400
B公司生产多种产品,其中甲产品的生产成本核算采用平行结转分步法,产品的生产在两个车间进行,一车间为二车间提供半成品,二车间将其加工为产成品,该企业每月末进行在产品的盘点。产成品和月末在产品之间分配费用的方法采用定额比例法;材料费用按定额材料费用比例分配,其他费用按定额工时比例分配。 资料1:定额资料见定额汇总表,2012年12月发生的生产费用数据已计入成本计算单。 甲产品定额汇总表
资料2:各车间甲产品月初在产品成本资料。 甲产品月初在产品成本
资料3:本月发生的费用:一车间本月生产甲产品领用材料19580元,一车间本月发生直接人工费用为14334元,制造费用为22173元,本月发生的直接人工工时为3600小时,其中:生产甲产品需要耗用1200工时,其他产品耗用工时2400工时。二车间本月发生的直接人工费用为16912元,制造费用为25952元,直接人工工时为4000工时,其中:甲产品耗用工时为1000工时,其他产品耗用工时为3000工时。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在产品之间按人工工时比例分配。 资料4:甲产品为可比产品,2011年甲产品的单位成本分别为210元,实际产量为1000件;2012年实际产量为1200件,累计实际总成本为245000元。 要求:根据上述资料,不考虑其他因素,回答下列小题。
2012年甲产品可比产品成本降低额和降低率计算正确的是( )。
A:甲产品可比产品成本降低额7000元 B:甲产品可比产品成本降低率3.78% C:甲产品可比产品成本降低额6000元 D:甲产品可比产品成本降低率2.78%
甲公司根据生产的特点和管理的要求对A产品采用品种法计算产品成本。生产费用采用约当产量比例法在完工产品与月末在产品之间分配,原材料在生产开始时一次投入,其他加工费用发生较为均衡。期末在产品的完工程度按50%计算。在生产A产品的同时生产出P副产品,副产品采用作价扣除法分配其成本。甲公司2013年12月共发生费用82000元,其中直接材料40000元,直接人工20000元,制造费用20000元,管理部门费用2000元;其中P产品不能直接对外销售尚需进一步加工,进一步加工成本为直接人工1250元,制造费用1250元,当月投产A产品500件,其中400件已完工,100件为在产品,同时产出P产品100件。P产品市场售价为80元/件;单位销售税金及费用为20元/件,单位销售利润为10元/件。要求:假定A产品期初无在产品,不考虑其他因素,回答下列第1.一5.题。
P产品应负担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成本为( )。
A:P产品应负担的直接材料成本1250元 B:P产品应负担的直接人工成本625元 C:P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为625元 D:P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为650元
甲公司根据生产的特点和管理的要求对A产品采用品种法计算产品成本。生产费用采用约当产量比例法在完工产品与月末在产品之间分配,原材料在生产开始时一次投入,其他加工费用发生较为均衡。期末在产品的完工程度按50%计算。在生产A产品的同时生产出P副产品,副产品采用作价扣除法分配其成本。甲公司2013年12月共发生费用82000元,其中直接材料40000元,直接人工20000元,制造费用20000元,管理部门费用2000元;其中P产品不能直接对外销售尚需进一步加工,进一步加工成本为直接人工1250元,制造费用1250元,当月投产A产品500件,其中400件已完工,100件为在产品,同时产出P产品100件。P产品市场售价为80元/件;单位销售税金及费用为20元/件,单位销售利润为10元/件。要求:假定A产品期初无在产品,不考虑其他因素,回答下列第1.一5.题。
A产品应负担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为( )。
A:A产品应负担的直接材料成本38750元 B:A产品应负担的直接人工成本19375元 C:A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为19375元 D:A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为19000元
劳动生产率和单位商品价值量之间的关系是()
A:劳动生产率提高时单位商品价值量提高 B:劳动生产率提高时单位商品价值量下降 C:劳动生产率下降时单位商品价值量下降 D:劳动生产率下降时单位商品价值量不变
马克思指出;不管生产力(指生产率——引者注)发生了什么变化,同一劳动在同样的时间内提供的价值量总是相同的。但它在同样的时间内提供的使用价值量会是不同的:生产力提高时就多些,生产力降低时就少些。”这表明,在活动不变的情况下,社会或部门劳动生产率提高,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和价值量之间的变化表现为
A:商品数量增加,价值量不变 B:商品数量不变,价值量增大 C:商品数量增加,价值量减少 D:商品数量增加,价值量增大
马克思指出:“不管生产力发生了什么变化,同一劳动在同样的时间内提供的价值量总是相同的。但它在同样的时间内提供的使用价值量会是不同的:生产力提高时就多些,生产力降低时就少些。”这表明,社会或部门劳动生产率提高,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和单位商品价值量之间的变化表现为
A:商品数量增加,单位商品价值量不变 B:商品数量不变,单位商品价值量增大 C:商品数量增加,单位商品价值量减少 D:商品数量增加,单位商品价值量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