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前,某企业还没有专门的人力资源部门,人力资源的相关业务由当时的综合办公室承担。最近两年,企业规模增长了十几倍,因而急需加强人力资源工作。由于时间仓促,该企业只是从综合办公室划分出部分人员,组成了人力资源部。这些人力资源管理人员没有专门学习过人力资源的相关知识,只是换了办公室,工作内容和工作性质无任何变化。该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目前面临以下困境:没有针对企业战略的人力资源规划;没有明确有效的招聘方案,无法满足企业的大量人才需求;仍然沿用原来的组织结构模式,部门或部门成员间工作重叠,造成大量的人才浪费;由于任务不明确,权责不明晰,导致工作中相互推诿,生产效率低下;没有员工培训与发展计划,元老级员工跟不上工作节奏,影响了企业的相关工作开展;绩效考核尤其是考核结果与激励机制挂钩的政策,几乎遭到了所有老员工的强烈抵触.。
为有效解决该企业面临的人力资源管理问题,正确的做法是( )。
A:提高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与素养 B: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完全外包 C:设计符合组织特点的人力资源实践系统 D:解散人力资源部
某单位水稻生产的总收入指标为.N),受播种面积(x),单位面积产量.y)和水稻单价.z)三个因素的影响,其分析公式为:N=x·y·z。现假设该单位某年水稻的计划收入和实际收入资料如下表:
如果采用因素替换法计算各因素对总收入的影响,并且按面积,单产,单价的顺序替换,则从下列的四个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用大写字母填入题后的括号内。
水稻单价提高对水稻总收入的影响是_______元。
A:42400 B:32400 C:22400 D:52400
"小麦亩产十八万斤""水稻亩产三万斤""一棵白菜五百斤"出现在()。
A:"一五"计划时期 B:"大跃进"时期 C:"__"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
大跃进时期,许多生产队长向上级领导汇报水稻亩产量时,相互攀比,四川某公社生产队向上级汇报时甚至说他们生产队的水稻亩产达到创记录的13万斤;改革开放以后,水稻专家袁隆平通过反复试验提出了我国水稻能够实现亩产过吨的目标,在袁隆平的指导和广大农技人员的努力下,2003年,我国栽培出了亩产900公斤的水稻,从而为进一步实现亩产吨级的目标奠定了基础。以上事实表明
A:提出“水稻亩产13万斤”的人混淆了现实的可能性和抽象的可能性之间的区别 B:袁隆平提出的目标和实践成果体现了可能性与现实性相互转化的关系 C:“亩产过吨”的目标与“水稻亩产13万斤”的提法都具有抽象可能性 D:“亩产900公斤”是朝着“亩产过吨”目标发展过程中有内在根据的、合乎必然的存在
大跃进时期,许多生产队长向上级领导汇报水稻亩产量时,相互攀比,四川某公社生产队向上级汇报时甚至说他们生产队的水稻亩产达到创记录的13万斤;改革开放以后,水稻专家袁隆平通过反复试验提出了我国水稻能够实现亩产过吨的目标,在袁隆平的指导和广大农技人员的努力下,2003年,我国栽培出了亩产900公斤的水稻,从而为进一步实现亩产吨级的目标奠定了基础。以上事实表明
A:提出“水稻亩产13万斤”的人混淆了现实的可能性和抽象的可能性之间的区别 B:袁隆平提出的目标和实践成果体现了可能性与现实性相互转化的关系 C:“亩产过吨”的目标与“水稻亩产13万斤”的提法都具有抽象可能性 D:“亩产900公斤”是朝着“亩产过吨”目标发展过程中有内在根据的、合乎必然的存在
大跃进时期,许多生产队长向上级领导汇报水稻亩产量时,相互攀比,四川某公社生产队向上级汇报时甚至说他们生产队的水稻亩产达到创记录的13万斤;改革开放以后,水稻专家袁隆平通过反复试验提出了我国水稻能够实现亩产过吨的目标,在袁隆平的指导和广大农技人员的努力下,2003年,我国栽培出了亩产900公斤的水稻,从而为进一步实现亩产吨级的目标奠定了基础。以上事实表明
A:提出“水稻亩产13万斤”的人混淆了现实的可能性和抽象的可能性之间的区别 B:袁隆平提出的目标和实践成果体现了可能性与现实性相互转化的关系 C:“亩产过吨”的目标与“水稻亩产13万斤”的提法都具有抽象可能性 D:“亩产900公斤”是朝着“亩产过吨”目标发展过程中有内在根据的、合乎必然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