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县拥有人口2万左右,其中劳动力人口为8000人,由于该县乡镇企业发展迅速,规模较大,其中个别企业已发展成全国知名企业。这些乡镇企业吸收本地劳动力5000人,该县从企业的年利润中提取20%作为农业发展基金。

该县欲重整农业发展规划,可从_____着手。

A:农业劳动力规划 B:农业用地规划 C:农业生产规划 D:农业现代技术规划 E:新村建设规划

现有甲乙两地区各类农用地利用结构( %)指标如下: 试就有关两地区农业生产结构的问题作出正确选择。

要对比两地区的农业生产结构的特点,可以采用下列指标_____。

A:农业总产量结构 B:资金利用结构 C:农业总产值结构 D:农业人口结构

美国现有国土面积为936.3万平方公里,人口2.38亿,人均耕地11亩。美国地域辽阔,地区气候差异较大,但是美国很早便已形成了世界上最大的专业化农业带,并建立了完善的农产品市场体系。

对于美国这样的资源优势型农业,发展农业现代化的主要制约因素是_____。

A:农业商品化程度低 B:劳动力资源短缺 C:资金量小 D:生产技术落后

美国现有国土面积为936.3万平方公里,人口2.38亿,人均耕地11亩。美国地域辽阔,地区气候差异较大,但是美国很早便已形成了世界上最大的专业化农业带,并建立了完善的农产品市场体系。

农业现代化中反映农业保障水平的经济结构指标有农业增加值比重_____及城镇化水平。

A: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比重 B:水利化程度 C:农民人均纯收入 D:农业机械化程度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条总路线最显著的特点是

A:变革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B:实现工业和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实现生产关系的社会主义改造 D:社会主义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__原先打算用10年或15年左右的时间完成总路线所规定的“一化三改”的任务,结果只用了3年多一点的时间就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这反映了经济上的“大跃进” B:它注重变革生产关系和发展生产力相结合 C:这是农业和工业齐头并进的结果 D:这说明阶级矛盾已不再是当时的主要矛盾

人类历史上的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是()从农业中分离出来。

A:畜牧业 B:工业 C:工商业 D:手工业

城市是农业和手工业分离后的产物,这就意味着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及()是城市兴起和成长的前提。

A:比较利益驱动 B:市场机制导向 C:城乡规划调控 D:农业剩余贡献

城市是农业和手工业分离后的产物,这就意味着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及( )是城市兴起和成长的前提。

A:工业化推进 B:农业剩余贡献 C:市场机制导向 生态环境诱导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