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女,52岁,因“腹泻1年”来诊。患者糖尿病病史8年余,近1年反复出现腹泻,粪溏软,或呈水样,腹痛不明显。粪常规:正常。消化道彩超:未见异常。

糖尿病性腹泻的常见症状不包括

A:无痛性腹泻 B:大量水样粪 C:粪伴脓血 D:常在进餐后尤其夜间发生 E:间断性发作,可自行缓解

 患者女,12岁,因“多饮,多食,多尿伴体重减轻15 d”来诊。无恶心,呕吐。无糖尿病家族史。查体:生命体征正常;体型偏瘦;心,肺正常;腹软,无压痛。实验室检查:空腹血糖13.9 mmol/L,餐后2 h血糖24.8 mmol/L;尿酮体阳性,血酮体弱阳性。诊断:1型糖尿病合并糖尿病酮症。

该患者诊断1型糖尿病的依据是

A:起病年龄小 B:症状典型 C:自发酮症倾向 D:初诊时血糖高 E:无糖尿病家族史 F:血,尿酮体阳性

男性,13岁,暑假中暴饮暴食,大量饮甜饮料,近期感口渴,多尿,查空腹血糖7.5mmol/L,母亲患糖尿病。查体:BMI 27kg/m,BP 130/85mmHg,腹部,股部可见白色皮纹,有痤疮。

该患者诊断首先考虑

A:Cushing综合征 B:1型糖尿病 C:抗胰岛素受体抵抗 D:胰升糖素瘤 E:青少年2型糖尿病

某男性患者,35岁,确诊糖尿病1周,体检为发现明显异常。

对于Ⅰ型糖尿病患者的运动治疗中,下列哪一种(或哪几种)是正确的?

A:Ⅰ型糖尿病患者接受胰岛素治疗,如果胰岛素量相对不足,应该加强运动这样可以降低血糖,弥补了胰岛素的不足 B:Ⅰ型糖尿病患者接受胰岛素治疗,如果胰岛素量相对过多,运动有诱发低血糖的危险。 C:Ⅰ型糖尿病患者运动治疗最好在晨起空腹时 D:Ⅰ型糖尿病患者运动治疗最好在每餐餐前 E:Ⅰ型糖尿病患者运动治疗最好在每餐餐后 F:Ⅰ型糖尿病患者的应该进行运动强度大的运动方式,以利于节约胰岛素 G:Ⅰ型糖尿病患者的运动时间不宜过长 H:Ⅰ型糖尿病患者的运动应该循序渐进、长期坚持

某女性患者,55岁,因“腹泻1年”来诊。患者糖尿病病史8年余,近1年反复出现腹泻,粪溏软,或呈水样,腹痛不明显。粪常规:正常。消化道彩超:未见异常。

糖尿病性腹泻的常见症状不包括

A:无痛性腹泻 B:大量水样粪 C:粪伴脓血 D:常在进餐后尤其夜间发生 E:间断性发作,可自行缓解

某男性患者,13岁,暑假中暴饮暴食,大量饮甜饮料,近期感口渴、多尿,查空腹血糖7.5mmol/L,母亲患糖尿病。查体:BMI 27kg/m,BP 130/85mmHg,腹部、股部可见白色皮纹,有痤疮。

该患者诊断首先考虑

A:Cushing综合征 B:1型糖尿病 C:抗胰岛素受体抵抗 D:胰升糖素瘤 E:青少年2型糖尿病

某男性患者,37岁,确诊糖尿病1周,体检未发现明显异常。

对于Ⅰ型糖尿病患者的运动治疗中,下列哪种是正确的

A:Ⅰ型糖尿病患者接受胰岛素治疗,如果胰岛素量相对不足,应该加强运动这样可以降低血糖,弥补了胰岛素的不足 B:Ⅰ型糖尿病患者接受胰岛素治疗,如果胰岛素量相对过多,运动有诱发低血糖的危险。 C:Ⅰ型糖尿病患者运动治疗最好在晨起空腹时 D:Ⅰ型糖尿病患者运动治疗最好在每餐餐前 E:Ⅰ型糖尿病患者运动治疗最好在每餐餐后 F:Ⅰ型糖尿病患者的应该进行运动强度大的运动方式,以利于节约胰岛素 G:Ⅰ型糖尿病患者的运动时间不宜过长 H:Ⅰ型糖尿病患者的运动应该循序渐进、长期坚持

某男性患者,37岁,确诊糖尿病1周,体检为发现明显异常。

对于Ⅱ型糖尿病患者的运动治疗中,下列哪种是正确的

A:应该根据年龄、性别、体力、病情及有无并发症等具体情况制定不同的运动方案。 B:运动可能导致食欲增加,从而造成肥胖加重,因此肥胖的Ⅱ型糖尿病患者不宜采用运动治疗 C:运动有助于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 D:Ⅱ型糖尿病并眼底病变(Ⅴ期)的患者也应该进行强化运动治疗。 E:运动时血糖升高,因此不提倡糖尿病患者进行运动治疗 F:运动可以改善血糖的紊乱 G:运动可以改善血脂的紊乱 H:运动强度越大越好

美国的一项最新研究显示,人们在40岁以后如果大腹便便的话,今后患有阿尔茨海默氏病或者其他痴呆病的风险将会增加。据美国媒体3月27日报道,这项研究发现,如果人到中年的时候胃部储存了大量的脂肪,以后患上痴呆症的风险会增加,对于那些体重没有超标的人来说也是如此,而此前的说法是将身体肥胖的中年人士涵盖在患病的高风险人群中。
此前的研究认为,这种腹部的脂肪堆积,不仅会影响人们的身材,还增加了人们患上多种疾病的风险,如糖尿病、中风、心脏病等。而这项新研究报告的作者,美国凯撒医疗中心加州奥克兰分部的瑞切尔·惠特默认为,目前应当将痴呆症也加入上述风险当中。
这项研究的实验对象涉及到6583人,其中有男有女,他们曾经在40至45岁的时候接受过体检,其中一项内容就是测量他们背部与上腹部之间的距离,研究者们认为,那些数值超过10英寸(25.4厘米)的人士,属于腹部肥胖人群,研究人员又将这些实验对象36年后的医疗记录进行分析,发现其中有1049人患上阿尔海默氏病以及其他类型的痴呆症。
实验者们得出结论,与那些体重正常,腹围较小的人相比;体重正常、腹围较大的人患有痴呆症的几率高出89%,体重超标、腹围较小的人患病几率高出81%,但是如果他们的腹围较大的话,患病风险则要高出2倍。
惠特默表示,目前并不清楚为什么腹部脂肪堆积会促进痴呆症的发生,不过有可能是因为这些脂肪会()一种损伤大脑的物质。

根据实验数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体重正常、腹围较小的人患痴呆症的有157个 B:体重正常、腹围较大的人患痴呆症的有295个 C:体重超标、腹围较小的人患痴呆症的有383个 D:体重超标、腹围较大的人患痴呆症的有313个

美国的一项最新研究显示,人们在40岁以后如果大腹便便的话,今后患有阿尔茨海默氏病或者其他痴呆病的风险将会增加。据美国媒体3月27日报道,这项研究发现,如果人到中年的时候胃部储存了大量的脂肪,以后患上痴呆症的风险会增加,对于那些体重没有超标的人来说也是如此,而此前的说法是将身体肥胖的中年人士涵盖在患病的高风险人群中。
此前的研究认为,这种腹部的脂肪堆积,不仅会影响人们的身材,还增加了人们患上多种疾病的风险,如糖尿病、中风、心脏病等。而这项新研究报告的作者,美国凯撒医疗中心加州奥克兰分部的瑞切尔·惠特默认为,目前应当将痴呆症也加入上述风险当中。
这项研究的实验对象涉及到6583人,其中有男有女,他们曾经在40至45岁的时候接受过体检,其中一项内容就是测量他们背部与上腹部之间的距离,研究者们认为,那些数值超过10英寸(25.4厘米)的人士,属于腹部肥胖人群,研究人员又将这些实验对象36年后的医疗记录进行分析,发现其中有1049人患上阿尔海默氏病以及其他类型的痴呆症。
实验者们得出结论,与那些体重正常,腹围较小的人相比;体重正常、腹围较大的人患有痴呆症的几率高出89%,体重超标、腹围较小的人患病几率高出81%,但是如果他们的腹围较大的话,患病风险则要高出2倍。
惠特默表示,目前并不清楚为什么腹部脂肪堆积会促进痴呆症的发生,不过有可能是因为这些脂肪会()一种损伤大脑的物质。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阿尔茨海默氏病是痴呆病的一种 B:身体肥胖的中年人是高患病风险人群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C:体重没有超标,但是腹围较大的人患上痴呆病的风险也会增加 D:腹部脂肪堆积,仅仅影响人们的身材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