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65岁,晨起时发现左侧肢体乏力,伴行走不稳。家人送至急诊室,患者病程中无明显头痛,呕吐,排尿,排粪失禁,抽搐等症状。既往有高血压史。体格检查:血压184/102 mmHg,意识清醒,心,肺无明显异常,左侧肢体肌力3级,左侧病理征阳性,脑膜刺激征阴性。
对于该患者,急诊诊断策略中较为合理的是
A:分析是哪一类型的卒中 B:分析是卒中还是其他疾病 C:分析缺血性卒中患者是否有溶栓治疗指征 D:稳定生命体征,控制患者高血压 E:立即做CT检查
患者女,30岁,因“行走不稳伴持续下背部疼痛3年,写字困难,言语不清,记忆力略减退,睡眠中动作增多1年”来诊。
从家系中可观察到(提示 家族史:外祖父和母亲有走路不稳病史;外祖父47岁发病,69岁死于胃癌;母亲38岁发病,59岁死于肺炎,死前卧床3年。)
A:遗传早现 B:表型变异 C:遗传异质性 D:个体差异 E:动态突变 F:代间不稳定性
当原子中壳层电子吸收的能量大于其结合能时,电子将脱离原子核的束缚,离开原子成为自由电子,这个过程称为电离。激发和电离都使原子的能量状态升高,使原子处于激发态而不稳定。
关于原子的激发和跃迁,叙述正确的是
A:原子处于最高能量状态叫基态 B:当原子吸收一定大小的能量后过渡到基态 C:n=2的能量状态称为第一激发态 D:当原子中壳层电子吸收的能量小于其结合能时,电子将脱离原子核的束缚 E:激发就是电离
不确定型决策方法中不包括()
A:好中求好标准 B:坏中求好标准 C:最小最大后悔值标准 D:盈亏平衡分析法
常用的数学分析方法中,坏中求好决策方法也叫做()
A:大中取小法 B:大中取大法 C:乐观法 D:悲观法
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稳定与发展的方针是坚持()。
A:稳中求变 B:稳中求进 C:稳中有变 D:稳中有为
在不确定决策方法中采用的大中取大、好中求好准则也叫( )。
A:乐观准则 B:悲观准则 C:满意准则 D:求全准则
在不确定决策方法中采用的大中取大、好中求好准则也叫( )。
A:乐观准则 B:悲观准则 C:满意准则 D:求全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