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答案
首页
所有题库
找答案
APP下载
手机号登录
首页
所有题库
事业单位招聘考试
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更新时间:
类别:事业单位招聘考试
1、
“以德治国”是我国的治国方略,因此德治属于政治建设,属于政治文明。
2、
在道德建设的强大社会舆论推动下,市场经济的道德规范能自然成为市场主体自觉遵循的行为准则。
3、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关系将会变得更加单一和简单。
4、
先进的思想道德是整个文化的主要代表和重要标志,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
5、
当代世界普遍的道德危机是导致道德建设长期性的因素之一。
6、
“爱党、爱祖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爱集体”的“五爱”是社会主义公民道德核心和基本原则的体现。
7、
劳动是人的本质。
8、
爱科学是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要求。
9、
在今天,国家和人民的最大利益集中体现在社会主义制度上。
10、
职业道德是所有公民在日常行为中都应该遵循的基本行为准则。
11、
社会公德的基本行为准则是: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12、
社会主义职业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是忠于职守、勤奋工作、刻苦钻研、无私奉献、诚实守信。
13、
在社会主义社会,一个人的社会地位和荣誉并不取决于他的职业,而取决于他是否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14、
服务群众中“服务”的基本含义是提供解决问题、满足需要的措施。
15、
尊老爱幼是家庭关系的核心。
16、
荣辱观是由一个人的受教育程度和经济状况所决定的。
17、
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的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基本特征。
18、
在中国,“民本思想”是近代文明的产物。
19、
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等“四个尊重”中,核心是尊重人才。
20、
法律与纪律,是人类摆脱愚昧、走向文明的重要标志。
21、
哲学是()。
22、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23、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区别表现在()。
24、
哲学为具体科学的研究提供()。
25、
马克思主义哲学同具体科学的关系是()。
26、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来源是()。
27、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意味着()。
28、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的()。
29、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
30、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目的在于()。
31、
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在从事地质学研究中,自觉应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创立了地质力学的
32、
哲学的生命力从根本上说在于()。
33、
一贯倡导并长期保持的优良学风是()。
34、
马克思主义哲学最主要的特点表现在()。
35、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之前,不存在()。
36、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一著名诗句包含的哲理是()。
37、
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慧能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慧能观点的
38、
在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上,形而上学和唯心主义的共同错误为()。
39、
把感觉、经验当成第一性的观点是()观点。
40、
划分唯物主义同唯心主义的唯一的标准是()。
41、
辩证法同形而上学的斗争是()。
42、
“人的意志高于一切,决定一切”的观点是()。
43、
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界定的。
44、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它的()。
45、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在本质上是()。
46、
认为正确或错误的意识都是对物质的反映是()的观点。
47、
“静者,动之静也”的观点是()。
48、
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
49、
设想脱离物质的运动必然导致()。
50、
相对主义运动观认为()。
51、
“司马光破缸”的故事是说司马光小时侯看到一小孩掉进水缸后,他没有按常规让人脱离水,而是打破水缸,尽快
52、
党的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为主和争取外援为辅的方针的哲学依据是()辩证关系的原理。
53、
要从战略上调整国民经济布局,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据支配地位,在其他
54、
看问题“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是()。
55、
一个学校教学质量的高低是由教师的水平、学校的设施、学生的主观努力以及社会影响等方面造成的,从因果关系
56、
“苍蝇不叮没缝的蛋”这一说法直接表达的哲学思想是()。
57、
“让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然后逐渐扩展,达到共同富裕的目标。”这体现了()。
58、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揭示的是()。
59、
“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体现的哲理是()。
60、
公孙龙的“白马非马”之说的错误在于它割裂了()。
61、
“一个地区的发展会产生全国效益”强调的是()。
62、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根本对立的焦点在于()。
63、
事物发展的源泉在于()。
64、
唯物辩证法否定的“扬弃”是指()。
65、
量变和质变的关系是()。
66、
量变和质变的辩证转化揭示了事物的发展是()。
67、
否定方面是指()。
68、
实际工作中的“一刀切”的错误是由于忽视了事物的()。
69、
联系是指一切现象、事物()。
70、
唯物辩证法的核心是()。
71、
唯物辩证法认为,在原因和结果的关系问题上,结果是指()。
72、
事物的质是指()。
73、
唯物辩证法的两点论和重点论的关系是()。
74、
否定之否定规律侧重于揭示()。
75、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76、
“假定一切物质都具有在本质上跟感觉相近的特性”,这是()。
77、
马史思主义产生的主要的自然科学前提是()。
78、
德国古典哲学中对马克思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思想影响最大的有()。
79、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块整钢”,它的主要构成部分有()。
80、
唯物辩证法与现代系统论的关系是()。
81、
理论联系实际就要()。
82、
马克思主义把科学看作()。
83、
恩格斯提出的哲学基本问题的涵义包括()。
84、
下列论断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有()。
85、
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是()。
86、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哲学体系,因为它是()。
87、
下列各对范畴之间的关系,包含思维和存在关系性质的有()。
88、
在意识能动性问题上唯心主义的错误在于()。
89、
造大楼得先设计图纸,然后造楼,这说明()。
90、
物质是()。
91、
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的,因为()。
92、
运动和静止的关系表现为()。
93、
意识的本质是()。
94、
物质运动规律的特点有()。
95、
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就能够()。
96、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不怕办不到,就怕想不到;只要想得到,啥也能办到。”这是()。
97、
高级运动形式和低级运动形式之间的关系是()。
98、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因为它()。
99、
在必然性与偶然性的辩证关系中,必然性()。
100、
离了人体的手就变成了没有生气的、死的东西,这是()。
101、
假象()。
102、
运用可能性区分为多种情况的观点,指出下列关于”大海捞针”与“水中捞月”的说法中正确的()。
103、
看问题,办事情都要坚持()。
104、
认识事物的量的意义在于()。
105、
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是指()。
106、
否定之否定规律是普遍的,其具体表现形式是特殊的。下列各项正确反映否定之否定规律表现形式的特殊性的有(
107、
可能性是潜在的、尚未实现的东西。它区分为多种情况,其中有()。
108、
偶然性在事物发展中居于从属地位,它()。
109、
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是()。
110、
辩证的否定具有两个重要特点,分别是()。
111、
割裂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会导致()。
112、
矛盾的普遍性是指()。
113、
社会意识()。
114、
社会心理和思想体系的差别在于()。
115、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依赖性表现在()。
116、
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是因为()。
117、
历史唯物主义的历史决定论()。
118、
主体选择与客观规律的接近和符合的过程是()。
119、
适合生产力性质和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是说()。
120、
人类社会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的含义是()。
121、
人类与动物的主要区别在于()。
122、
人类与自然界的关系和动物与自然界的关系具有不同的性质,其表现为()。
123、
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是通过()。
124、
地理环境之所以不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其原因为()。
125、
物质生产之所以从根本上决定了人口生产的发展方向和基本趋势,是因为()。
126、
下列各项正确反映国体和政体的关系的有()。
127、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的辩证过程是()。
128、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能动地革命的反映论,它强调()。
129、
感性认识向理论认识飞跃的条件有()。
130、
由理性认识向实践飞跃的意义更加伟大,因为()。
131、
“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这一观点()。
132、
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
133、
在劳动过程中,劳动的社会形式()。
134、
劳动过程是劳动的一般性质和劳动的社会形式的统一观点,说明()。
135、
割裂真理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将会导致()。
136、
把社会上绝大多数人承认的意见视为真理,这是()。
137、
人工智能的伟大意义在于()。
138、
人们所获得一切知识来源于()。
139、
认识客体与客观物质的关系在于()。
140、
下列各项属于矛盾的同一性的有()。
141、
决定事物的根本性质及其发展的基本趋势的联系()。
142、
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的发展()。
143、
矛盾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关系是()。
144、
下列事例中属于前进中回复的有()。
145、
唯物辩证法关于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的原理告诉我们()。
146、
否定之否定规律第三阶段同第一阶段相比,()。
147、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理论的依据是()。
148、
对待历史文化遗产的正确态度是()。
149、
下列各项属于上层建筑必须适合经济基础发展要求的规律的内容有()。
150、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是因为()。
151、
社会改革与社会革命的区别在于()。
152、
历史上唯心主义长期存在并占统治地位的根源有()。
153、
社会主义社会的改革与阶级社会的的改革的不同点的表现有()。
154、
科学在现代化生产中的主导作用和超前作用表现在()。
155、
关于人民群众和杰出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历史唯物主义认为()。
156、
人生价值表现在两个方面()。
157、
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征是()。
158、
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是()。
159、
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
160、
世界观、历史观和人生观的关系是()。
161、
世界观、历史观和人生观的关系是()。
162、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必然性在于它是()。
163、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是它的()。
164、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旧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它是()。
165、
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
166、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因此应做到()。
167、
有关哲学和世界观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168、
有关哲学和各门具体科学之间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169、
关于世界的本质问题,正确的说法是()。
170、
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说法,正确的说法是()。
171、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在于()。
172、
世界观是()。
173、
辩证唯物主义之所以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因为()。
174、
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在于()。
175、
恩格斯提出的哲学基本问题的重要方面是()。
176、
学习并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
177、
在上层建筑中,()。
178、
马克思、恩格斯构想的社会主义与现实社会主义起码在以下几个方面不同()。
179、
哲学基本问题包括()问题。
180、
马克思和恩格斯曾设想()。
181、
马克思主义以前唯物主义认识论的主要缺陷是()。
182、
旧唯物主义的主要缺陷是()。
183、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体现了()。
184、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这是因为()。
185、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内容上的革命变革表现在它实现了()。
186、
下列选项中,属于物质范畴的有()。
187、
下列选项中,属于物质范畴的有()。
188、
纷繁复杂、无限多样的的世界,其本质是物质的,其原因包括()。
189、
关于运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190、
意识是()。
191、
客观规律是()。
192、
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的关系是()。
193、
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指导我们建立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说明()。
194、
运动和静止的关系表现为()。
195、
关于意识起源的正确论点是()。
196、
在意识能动性问题上唯心主义的错误在于()。
197、
物质是()。
198、
辩证唯物主义所建立的物质观具有重大意义,它们是()。
199、
对物质运动正确的认识应该是()。
200、
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的,其原因是()。
201、
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的,其原因是()。
202、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是()。
203、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理论指导我们大力发展生产力,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说明()。
204、
关于物质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辩证统一,正确的说法是()。
205、
有关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正确的说法是()。
206、
人的意识与动物心理之间关系,正确的说法是()。
207、
下列各项正确反映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的有()。
208、
规律具有如下特点()。
209、
认识的客体具有()。
210、
不可知论()。
211、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
212、
理性认识是()。
213、
“不积跬步,无以成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这句话说明了()。
214、
下列属于辩证否定的有()。
215、
朱熹《观书有感》:“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此诗蕴含的哲理
216、
当事物处在量变状态时,()。
217、
“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东西而已”。这一观点表明()。
218、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缺陷在于()。
219、
人的意识的主观性方面表现为()。
220、
“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就是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句话体现了()。
221、
现实生活中虽没有龙,却有龙的形象,龙的概念。这一情形表明()。
222、
人们制造强大的火箭,克服地球引力,发射地球卫星,这说明()。
223、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包括()。
224、
从社会意识层次的角度看,社会意识可分为如下两种()。
225、
意识形态包括()。
226、
从意识的起源看()。
227、
意识的能动作用表现在()。
228、
意识的产生经历了以下长期、复杂的过程()。
229、
关于人与规律的关系,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230、
静止是()。
231、
意识的作用在于它能够能动地()世界。
232、
一切唯心主义都()。
233、
下列论断中,属于客观唯心主义性质的有()。
234、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哲学寓意是()。
235、
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的重要理论意义在于它有利于()。
236、
割裂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在理论上会导致()。
237、
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表现在()。
238、
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表现在()。
239、
矛盾的特殊性是指()。
240、
唯物辩证法关于发展的观点是()。
241、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有()。
242、
辩证的否定是()。
243、
质变是()。
244、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
245、
在事物发展过程中()。
246、
辩证唯物法认为事物的性质()。
247、
发展是指()。
248、
联系的多样性主要有()。
249、
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是()。
250、
唯物辩证否定观认为:否定是()。
1
2
3
4
>>
最新试卷
问答
不定项选择集
不定项选择集
不定项选择题
单项选择
单项选择
单项选择
单选集
单项选择
单项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