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五层重点设防类建筑,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如图2-2所示,抗震等级为二级,各柱截面均为600mmx600mm,混凝土强度等级C40。

已知,该建筑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0g。建筑物顶部附设6m高悬臂式广告牌,附属构件重力为100kN,自振周期为0.08s,项层结构重力为12000kN。试问,该附属构件自身重力沿不利方向产生的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F(kN)应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A:16 B:20 C:32 D:38

某18层现浇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房屋高度54m,7度设防烈度,抗震等级二级。底层一双肢剪力墙,如图4-23所示,墙厚均为200mm,采用C35混凝土。

主体结构考虑横向水平地震作用计算内力和变形时,与剪力墙墙肢2垂直相交的内纵墙作为墙肢2的翼墙,试问,该翼墙的有效长度6(m),应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A:5.0 B:5.2 C:5.4 D:6.6

某15层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一剪力墙结构,抗震设防烈度8度,丙类建筑,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I2类场地,建筑物平,立面如图16-20所示,非承重墙采用非黏土类砖墙。

对该建筑物进行水平地震作用分析时,采用SATWE电算程序,需输入的3个计算参数分别为:连梁刚度折减系数s,竖向荷载作用下框架梁梁端负弯矩调整系数s,计算自振周期折减系数s。试问,下列各组参数中,其中何项相对准确?

A:s=0.45;s=0.8;s=0.7 B:s=0.55;s=0.7;s=0.7 C:s=0.65;s=0.9;s=0.9 D:s=0.50;s=0.8;s=0.7

某15层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一剪力墙结构,抗震设防烈度8度,丙类建筑,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I2类场地,建筑物平,立面如图16-20所示,非承重墙采用非黏土类砖墙。

由于结构布置不同,形成四个不同的结构抗震方案。水平地震作用分析时,四种方案中与限制结构扭转效应有关的主要数据见表16-3所示。其中,T为结构扭转为主的第一自振周期,T为平动为主的第一振周期,u为最不利楼层竖向构件的最大水平位移,u为相应于u的楼层水平位移平均值。试问,在抗震设计中,如果仅从限制结构的扭转效应方面考虑,下列哪一种方案对抗震最为有利?

A:方案1 B:方案2 C:方案3 D:方案4

下列各选项的结构类型中,现浇钢筋混凝土房屋适用的最大高度较大的是( )。

A:框架-剪力墙结构 B:剪力墙结构 C:框架结构 D:筒中筒结构

关于在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中设置后浇带,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大面积基础的后浇带和上部结构的后浇带均可以在混凝土浇筑完成10天后将其填灌 B:在大面积筏形基础中,每隔20~40m留一道后浇带,可以减少混凝土硬化过程中的收缩应力 C:高层主楼与裙房之间,在施工阶段设置后浇带有适当调整两者之间的沉降差的作用 D:长宽很大的上部结构每隔30~40m设置施工后浇带,是为了减少混凝土硬化过程中的收缩应力

某公司承建城市桥区泵站调蓄工程,其中调蓄池为地下式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混凝土强度等级C35,池内平面尺寸为62.0m×17.3m,筏板基础。场地地下水类型为潜水,埋深6.6m。设计基坑长63.8m,宽19.1m,深12.6m,围护结构采用φ800钻孔灌注桩排桩+2道φ609mm钢支撑,桩间挂网喷射C20混凝土,桩顶设置钢筋混凝土冠梁。基坑围护桩外侧采用厚度700mm止水帷幕,如图2所示。   施工过程中,基坑土方开挖至深度8m处,侧壁出现渗漏,并夹带泥沙;迫于工期压力,项目部继续开挖施工;同时安排专人巡视现场,加大地表沉降、桩身水平变形等项目的检测频率。   按照规定,项目部编制了模板支架及混凝土浇筑专项施工方案,拟在基坑单侧设置泵车浇筑调蓄池结构混凝土。

写出图2中细部构造A的名称,并说明其留置位置的有关规定和施工要求。

构造A:侧墙水平施工缝与止水带(P101) 有关规定: 施工缝留设位置:墙体水平施工缝应留在高出底板表面不小于300mm的墙体上;施工缝距孔洞边缘不应小于300mm。 施工要求:水平施工缝烧灌混凝土前,应先将其表面浮浆和杂物清除,先铺净浆或涂刷界面处理剂、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再铺30~50mm厚的1:1水泥砂浆,并应及时浇筑混凝土。钢筋密集部位和预留孔底部应辅以人工振捣,保证结构密实。 止水带留设位置:端头模板应安装填缝板,填缝板与嵌入式止水带中心缝应和变形缝中心线对正,并用模板固定牢固。 施工要求:止水带不得穿孔或用铁钉固定目置垂直施工缝时,端头必须安放模板,设置止水带。诱导缝、变形缝、止水带、遇水膨胀止水条的固定和安装,必须由项目技术员、质检员验收。

某公司承建城市桥区泵站调蓄工程,其中调蓄池为地下式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混凝土强度等级C35,池内平面尺寸为62.0m×17.3m,筏板基础。场地地下水类型为潜水,埋深6.6m。设计基坑长63.8m,宽19.1m,深12.6m,围护结构采用φ800钻孔灌注桩排桩+2道φ609mm钢支撑,桩间挂网喷射C20混凝土,桩顶设置钢筋混凝土冠梁。基坑围护桩外侧采用厚度700mm止水帷幕,如图2所示。   施工过程中,基坑土方开挖至深度8m处,侧壁出现渗漏,并夹带泥沙;迫于工期压力,项目部继续开挖施工;同时安排专人巡视现场,加大地表沉降、桩身水平变形等项目的检测频率。   按照规定,项目部编制了模板支架及混凝土浇筑专项施工方案,拟在基坑单侧设置泵车浇筑调蓄池结构混凝土。

根据本工程特点,试述调蓄池混凝土浇筑工艺应满足的技术要求。

(1)优化混凝土配合比:应选用水化热较低的水泥,充分利用混凝土的中后期强度,尽可能降低水泥用量。严格控制集料的级配及其含泥量,选用合适的缓凝剂、碱水剂等外加剂,以改善混凝土的性能。控制好混凝土坍落度,不宜过大,一般在120±20mm即可。 (2)浇筑与振捣措施:采取分层浇筑混凝土,利用浇筑面散热,以大大减少施工中出现裂缝的可能性。还应考虑结构大小、钢筋疏密、预埋管道和地脚螺栓的留设、混凝土供应情况以及水化热等因素的影响。 (3)养护措施:大体积混凝土养护的关键是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大体积混凝土的养护,不仅要满足强度增长的需要,还应通过温度控制,防止因温度变形引起混凝土开裂。(教材P225)

多层砌体结构房屋应按规定设置现浇钢筋混凝土圈梁,在下列论述中何项是不正确的?()[2009年真题]

A:多层普通砖、多孔砖房屋,圈梁的截面高度不应小于120mm,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时纵筋不应少于4Φ12 B:七层的蒸压粉煤灰砖、蒸压灰砂砖房屋,当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时,圈梁的截面高度不应小于180mm,纵筋不应少于4Φ12 C: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总高度21m、横墙较少的七层普通砖砌住宅楼,圈梁的截面高度不宜小于150mm,上下纵筋各不应少于3Φ10 D:组合砖墙砌体结构房屋,圈梁的截面高度不宜小于180mm,纵向钢筋不宜小于4Φ12

多层砌体结构房屋应按规定设置现浇钢筋混凝土圈梁,在下列论述中何项是不正确的()。

A:多层普通砖、多孔砖房屋,圈梁的截面高度不应小于120mm,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时纵筋不应少于4υ12 B:七层的蒸压粉煤灰砖、蒸压灰砂砖房屋,当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时,圈梁的截面高度不应小于180mm,纵筋不应少于4υ12 C: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总高度21m、横墙较少的七层普通砖砌住宅楼,圈梁的截面高度不宜小于150mm,上下纵筋各不应少于3υ10 D:组合砖墙砌体结构房屋,圈梁的截面高度不宜小于180mm,纵向钢筋不宜小于4υ12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