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工业企业某月生产甲,乙两种产品共同耗用A原材料1440千克,耗用量无法按产品直接划分。甲产品投产100件,原材料消耗定额为10千克;乙产品投产150件,原材料消耗定额为4千克。A原材料的计划单价为5元/千克,材料成本差异率为节约2%。 要求:根据上述资料,不考虑其他因素,分析回答下列第(1)-(4)小题。

甲,乙产品的原材料定额消耗量表述正确的是( )。

A:甲产品的原材料定额消耗量为500千克 B:乙产品的原材料定额消耗量为600千克 C:甲产品应负担的A原材料数量900千克 D:乙产品应负担的A原材料数量540千克

一战爆发之初,德国许多科学家宣称:“在和平时期,科学家是属于全世界的;在战争时期,科学家是属于自己祖国的。”该言论的实质是()

A:科学家要以祖国最高利益为重 B:反对战争,争取维护世界的持久和平 C:支持德国的对外扩张战争 D:科学家应致力于科学研究

德国农民战争

在当前的国际战略环境中,美军在2003年至今的伊拉克战争中消耗的费用超过了7000亿美元。这句话体现了现代战争的()特征

A:“稳而不定”是构成新世纪之初国际安全形势的最基本特征 B:现代科学技术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向战争诸要素渗透,极大地改变了现代战争的物质基础和战争力量的技术构成,集中表现在军队现代作战能力在各方面的飞跃 C:战争的强度大大提高,战争的速决性和坚决性更加突出 D: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是高消耗型战争

为什么说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呈现出高技术、高强度、高消耗的特征。原因()

A:“稳而不定”是构成新世纪之初国际安全形势的最基本特征 B:现代科学技术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向战争诸要素渗透,极大地改变了现代战争的物质基础和战争力量的技术构成,集中表现在军队现代作战能力在各方面的飞跃 C:战争的强度大大提高,战争的速决性和坚决性更加突出 D: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是高消耗型战争

信息化战争消耗巨大的原因()。

A:武器装备费用上升 B:战争物资消耗增多 C:战争时间持续过长 D:战争过于频繁

现代国际法禁止以战争作为推行国家政策的工具,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在德国纽伦堡成立了军事法庭,规定了战争犯罪,战争犯罪包括()

A:破坏和平罪 B:战争罪 C:危害人类罪 D:海盗罪

两伊战争,又称第一次波斯湾战争,于1980年9月22日爆发.直至1988年8月20日结束。长期以来两国存在着zōng jiāo 和边界方面的争端,经常发生武装冲突。以下关于两伊战争的表述,正确的是( )。

A:两伊战争前后历时7年又11个月,是20世纪最长的战争之一 B:两伊战争被世界军界评论为“先进武器打低水平战争”最典型范例 C:两伊战争的双方用巨额资金买到现代化武器装备,实现了军队的现代化水平 D:两伊战争虽然称不上是高水平的现代化战争,但战争消耗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局部战争史上绝无仅有的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