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05年9月1日清政府宣布“预备立宪”起,标志着清末预备立宪的正式启动。这份诏书在中国维新立宪人士中间引起了很大的反响。这一时期民间的立宪机构包括康有为、梁启超在国外的“国民__会”、“政闻社”,以及国内的()等组织。
A:浙江预备立宪公会 B:湖北__筹备会 C:湖南__公会 D:广东自治会
清政府规定的预备立宪的期限是( )。
A:6年 B:7年 C:8年 D:9年
标志着清政府预备立宪骗局破产记录的立宪活动是( )。
A:颁布《钦定__大纲》 B:制定《暂行章程》 C:设立谘议局和资政院 D:公布《十九信条》
标志着清政府预备立宪骗局破产记录的立宪活动是( )。
A:颁布《钦定__大纲》 B:制定《暂行章程》 C:设立咨议局和资政院 D:公布《十九信条》
下列有关清末预备立宪活动的表述正确的有( )。
A:《钦定__大纲》颁布于1908年 B:《十九信条》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__性文件 C:谘议局是清政府设立的中央咨询机关 D:__编查馆是清末预备立宪的指导机关
预备立宪并没有能够挽救清王朝,反而激化了社会矛盾,加重了危机。主要原因在于清政府改革的根本目的是______
A:缓和阶级矛盾 B:发展资本主义 C:仿效欧美政体 D:延续清政府的统治
下列有关清末“预备立宪”和“变法修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预备立宪”的过程中,清政府在中央设立了谘议局,地方设立资政院,但这些机构的实际性质只不过是清政府玩弄“立宪”政治把戏的一个点缀品 B:《钦定__大纲》制定于辛亥革命后,是清政府的最后一部__性文件 C:清末修律在法典的编纂形式上改变了传统的“诸法合体”形式,明确了实体法之间、实体法与程序法之间的差别 D:《大清律例》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近代意义上的专门刑法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