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建筑工程公司,在签订合同和进行合同管理的过程中发生了如下事件。 (1)该建筑工程公司中标某建筑工程,中标后签订的施工合同,在双方风险分配,违约责任的约定方面明显不合理,严重损害了建筑工程公司的合法权益。 (2)事件(1)发生后,经建筑工程公司据理力争,改签了双方都可以接受的施工合同。施工过程中,建筑工程公司发出了一份购买水泥的要约,稍后又发出了一份取消这个要约的通知。 (3)建筑工程公司向木材供应商发出购买木材的要约,由于外界原因,木材供应商发出的承诺到达建筑工程公司时,已经超过了要约中确定的期限。 (4)建筑工程公司于2010年6月8日向石材厂发出要约,并要求石材厂在2010年6月12日之前答复,但是,石材厂于2010年6月20日才回复同意卖给建筑工程公司石材。
关于事件(4)的说法,正确的为( )。
A:建筑工程公司收到该回复后要约成立 B:建筑工程公司收到该回复后,要约依然无效 C:如果建筑工程公司不想买石材,可以不通知石材厂 D:如果建筑工程公司不通知石材厂,则视为承诺有效
某小学,学生因饮用桶装纯净水而引发症状,听同学反映水有大蒜样异味并得到老师证实。首发病例于上午10时左右在饮用桶装纯净水后,临床表现为腹痛.恶心.无呕吐和腹泻及其他有意义的体征,以后陆续有同班和相邻班级学生发病,发病最短潜伏期为5min,最长为8天,事件发生当日学校即更换了纯净水,但发病一直持续到8天后,累计发病67人。事发后老师和诊治医生认为此次发病是由有异味的纯净水引起的,少数老师提问学生来统计发病人数。
事件发生后,应检验的可疑样品是
A:早餐食品 B:学生饮水用品 C:学生粪便 D:桶装纯净水 E:咽拭培养 F:呕吐物
一九六八年日本发生了"米糠油中毒事件",受害者主要表现为皮疹、色素沉着、眼睑水肿、眼分泌物增多及胃肠道功能紊乱
这次事件是什么类型的事件
A:生产事故造成的公害事件 B:介水传染病的暴发流行 C:细菌性食物中毒 D:真菌毒素性食物中毒 E:霉变食物中毒
A 公司承建中水管道工程,全长870m,管径DN600mm,XXXXX垂直下穿快速路后,沿道路北侧绿地向西排入内湖,管道覆土3.0m-3.2m,管材为XXX素钢管,防腐层在工厂内施作。施工图设计建议:长38m下穿快速路的管段采用机械顶管法施工混凝土套管,其余管段全部采用开凿法施工。施工区域土质较好,开挖土方可用于沟槽回填,施工时可不考虑地下水影响。依据合同约定,A公司将顶管施工分包给B专业公司。开槽段施工从西向东采用流水作业。
施工过程中发生如下事件:
事件一,质量员发现个别管段沟槽胸腔回填存在采用推土机从沟槽一侧推土入槽不当施工现象,立责令施工队停工整改。
事件二,由于发现顶管施工范围内有不明管线,B公司项目部征得A公司项目负责人同意,拟改用人工顶管方法施工混凝土套管。
事件三,质量安全监督部门例行检查时,发现顶管坑内电缆破磨损较多,存在严重安全隐患,对A公司和建设单位进行通报批评,A公司对B公司处以罚款。
事件四,受局部拆迁影响,开槽施工段出现进度滞后局面,项目部拟采用调整工作关系的方法控制施工进度。
分析事件一中施工队不当施工那个可能产生的后果,并写出正确做法。
可能造成的后果有:沟槽塌方、管道位移或破坏。正确的做法:管道回填从管底基础部位开始到管顶以上500mm范围内,必须采用人工回填;管顶 500mm以上部位,可用机械从管道轴线两侧同时夯实,每层回填高度应不大于200mm;
管道两侧和管顶以上500mm范围内的回填材料,应由两侧对称运入槽内,不得直接扔在管道上, 其他部位回填,严禁集中推入.
某高校新建新校区,包括办公楼、教学楼、科研中心,后勤服务楼、学生宿舍等多个单体建筑,由某建筑工程公司进行该群体工程的施工建设。其中,科研中心工程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地上十层,地下二层,建筑檐口高度45米,由于有超大尺寸的特殊设备,设置在地下二层的试验室为两层通高;结构设计图纸说明中规定地下室的后浇带需待主楼结构封顶后才能封闭。
在施工过程中,发生了下列事件:
事件一;施工单位进场后,针对群体工程进度计划的不同编制对象。施工单位分别编制了各种施工进度计划,上报监理机构审批后作为参建各方进度控制的依据。
事件二;施工单位针对两层通高试验室区域单独编制了模板及支架专项施工方案,方案中针对模板整体设计有模板和支架选型、构造设计、荷载及其效应计算,并绘制有施工节点详图。监理工程师审查后要求补充该模板整体设计必要的验算内容。
事件三;在科研中心工程的后浇带施工方案中,明确指出:(1)梁、板的模板与支架整体一次性搭设完毕;(2)在楼板浇筑混凝土前,后浇带两侧用快易收口网进行分隔、上部用木板遮盖防止落入物料;(3)两侧混凝土结构强度达到拆模条件后,拆除所有底模及支架,后浇带位置处重新搭设支架及模板,两侧进行回顶,待主体结构封顶后浇筑后浇带混凝土。监理工程师认为方案中上述做法存在不妥,责令改正后重新报审。针对后浇带混凝土填充作业,监理工程师要求施工单位提前将施工技术要点以书面形式对作业人员进行交底。
事件四;主体结构验收后,施工单位对后续工作进度以时标网络图形式做出安排,如下图所示(时间单位:周)。
在第6周末时,建设单位要求提前一周完工,经测算工作D、E、F、G、H均可压缩一周(工作I不可压缩),所需增加的成本分别为8万元、10万元、4万元、12万元、13万元。施工单位压缩工序时间,实现提前一周完工。
事件三中,后浇带施工方案中有哪些不妥之处?后浇带混凝土填充作业的施工技术要点主要有哪些?
(1)
1)不妥之一:梁、板的模板与支架整体一次性搭设完毕
正确做法:后浇带模板与支架单独搭设
2)不妥之二:待主体结构封顶后浇筑后浇带混凝土
正确做法:待主体结构封顶后至少保留14天
3)不妥之三:
正确做法:
(2) 1)采用微膨胀混凝土;2)比原结构高一等级混凝土;3)地下室防水后浇带至少保持养护28天(其他14天)
某施工单位承接了二级公路一桥隧相连项目,其中桥梁跨布置为(65+120+65)m,③号桥台紧邻隧道进口洞门。隧道全长910m,净宽5m,单洞双向两车道,最大埋深100m,进、出口50m范围内埋深均小于20m(属浅埋隧道)。横跨布置与隧道围岩级别及其长度、掘进速度见图所示:
该项目实施工程中发生了事件:事件一:桥梁为T型钢构,采用挂篮悬臂浇筑,设计文件要求悬臂浇筑须对称平衡。中跨、边跨合拢段长度均为2m,靠近桥台4m梁段采用现浇施工。事件二:隧道掘进工期为12个月,采用进、出口双向开挖,但最后30m为单项开挖。由于受③ 号桥台的施工限制,决定先由A作业队从出口向进口方向掘进,待③号桥台施工完成后,立即 由B作业队从进口掘进,且最后30m决定由B作业队单独完成。事件三:洞口工程施工包括以下工序:①截水沟施工;②边、仰坡开挖;③套拱及长管棚施工;④边、仰坡防护。事件四:A作业队在进洞30m后,现场负责人决定将开挖方法有台阶法改成全端面法。问题:
事件四中,改变后的开挖方法是否合理?说明理由。
日本“二二六”事件
“二二六”__
二二六事件
在应用近因原则的过程中,首先要确定数个原因中哪个是近因。若从损失开始按顺序自后向前追溯到最初事件,且事件没有中断,则近因是( )。
A:系列事件中全部事件 B:系列事件中独立事件 C:系列事件中最后的事件 D:系列事件中最初的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