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学者迪特里希•施万尼茨在其著作中论述“文艺复兴的终结”时写道:“为什么130年之后,创造美的源泉就枯竭了呢?因为,一个意大利人(即哥伦布)和一个德意志人(即马丁•路德)把这一孔泉眼给堵上了。”下列各项表述,能够反映作者观点的是()
A:意大利的文艺创作遭到新航路开辟和zōng jiāo 改革的扼杀 B:此二人是阻断意大利文艺复兴进程的罪人 C:意大利因此失去了进行文学和艺术创作的财源 D:此二人引导意大利的文艺创作走上邪路
认为在审理涉外民事案件决定应援用哪一种冲突规范时,最早提出必须首先对争讼问题依据一定的法律观点和概念作出定性或分类的法学家是()
A:意大利的巴托鲁斯 B:德国的卡恩和法国的巴丁 C:法国的德波涅和德国的沃尔夫 D:德国的拉沛尔和英国的贝克特
在最早建立的科学社团中,最有影响的是意大利佛罗伦萨的()学院,英国的(),法国的()和德国的()。
西芒托;皇家学院;皇家科学院;柏林学院
中世纪德国和意大利的历史的特点是()
A:大规模农民起义 B:中央政权逐渐强大 C:有统一的国内市场 D:长期的政治分裂
意大利、德国和日本退出国际联盟的顺序从早到晚依次为()。
A:德国、日本、意大利 B:德国、意大利、日本 C:日本、德国、意大利 D:日本、意大利、德国
“R—1800”载重汽车的发动机是由瑞典制造的,控制设备是原联邦德国的产品,底盘和弹簧是由美国生产的,意大利生产了车身,而最后由英国总装。这表明()
A:世界经济一体化日趋发展 B:当代国家间生产协作已经取代了商品交换 C:各国的生产和消费具有世界性 D: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日趋减弱
三、根据以下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978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只有1473亿美元;2007年,达到32801亿美元;2000年,超过意大利,位于世界第6位,占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的12.3%,占日本国内生产总值的25.7%,占德国国内生产总值的63.1%,占英国国内生产总值的83.1%,占法国国内生产总值的90.2%;2005年,我国GDP超过英国与法国,位于世界第4位,是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的18.1%,比2000年提高了5.8个百分点,是日本国内生产总值的49.3%,接近日本国内生产总值的一半,比2000年提高近一倍。是德国国内生产总值的80.5%,比2000年提高了17.4个百分点;2007年仍然位于第4位,是位于第3位的德国的99.5%,比2005年提高19个百分点。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经济总量大幅提高,国民总收入(GNI)得到大幅提高。1978年,人均国民收入为190美元;2001年人均国民收入为1000美元;2007年我国国民经济走上新台阶,达到2360美元,比1978年增长了11倍。我国人均GNI与世界人均GNI水平差距逐渐缩小,1978年我国人均GNI相当于世界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10.1%;2001年相当于世界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19.2%,比1978年高9.1个百分点;2007年相当于世界平均国民收入的29.7%,比1978年高19.6个百分点。在世界银行的209个国家和地区排名中,我国人均GNI在世界排名中由1997年145位提升到2007年的132位。
2001~2005年,美国、日本和德国GDP年平均增长速度由快到慢的排序是( )。
A:美国、日本和德国 B:日本、德国和美国 C:德国、美国和日本 D:德国、日本和美国
比较德国、意大利统一运动的异同。
比较德国、意大利统一运动的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