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女,26岁,因“活动后心悸,胸闷,气短8年余,加重1年”来诊。查体:身高157 cm,体重53 kg。口唇无发绀,颈静脉无怒张,双肺呼吸音清,HR 84次/min,律齐,胸骨左缘第2~4肋间可闻及I3/Ⅵ级喷射样收缩期杂音,P2不亢进。心电图:异常Q波(I1,aVL,V2~V4),电轴左偏,ST-T改变。全胸X线片基本正常。UCG:LVDd 5.55 cm,EF 54%,LAD 3.69 cm;CDFI:二尖瓣轻至中度反流。右冠状动脉开口处增宽(约0.6 cm)。冠状动脉造影:右冠状动脉开口增粗,右冠状动脉显影后显示右冠状动脉增粗,迂曲,通过侧支循环左冠状动脉逆行性显影,左冠状动脉显影后肺动脉显影;在主动脉窦部未找到左冠状动脉开口;肺动脉显影后未见明确冠状动脉显影。

引起该患者心悸,胸闷的初始病变是

A:二尖瓣关闭不全 B:右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 C: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 D:冠状动静脉瘘 E:冠状动脉狭窄

女性,76岁。6年前开始阵发心悸发作,每年4~5次,无诱因突然发作,可自行终止,心悸伴胸闷,脉搏不齐,持续约10余分钟,有时可持续3~6小时。

患者若再次发生心悸,BP114/86mmHg,持续4小时不缓解,伴呼吸困难,不能平卧,咳嗽,咳少量白色泡沫样痰,听诊心率136次/分,首选的治疗为

A:毛花苷C加速尿静推 B:维拉帕米静注 C:心律平静推 D:硝酸甘油静滴 E:氨茶碱静注

某男性患者,59岁,心悸反复发作2年,平日喜食肥甘厚腻,形体肥胖,伴胸闷胀满,头昏沉,心烦易怒,口苦眠差,未予重视。来诊时诉胸闷如窒而痛1天,伴心悸气短,喘憋,夜寐不安,查体见舌质暗红,苔黄腻,脉弦数。

此时该患者应辨为什么证型?

A:心悸,痰浊壅塞 B:胸痹,痰热瘀阻 C:心悸,痰热内扰 D:胸痹,肝胆火盛 E:心悸,气滞血瘀

阴虚火旺心悸的特点是

A:心悸遇劳而发 B:心悸心烦少寐 C:心悸咽干口燥 D:心悸头晕目眩 E:心悸胸闷气短

某男性患者,61岁,近2年每遇劳累或情绪激动后即出现胸闷如窒,偶胸部刺痛,每次持续数分钟,休息后可缓解,倦怠,心悸,形体肥胖,时有白痰。舌质紫暗,边有瘀斑,脉弦滑。

该患者在辨为痰瘀互结证时,应抓哪些主症

A:胸闷如窒 B:胸部刺痛 C:倦怠 D:心悸 E:形体肥胖 F:时有白痰 G:舌质紫暗,边有瘀斑,苔白腻 H:脉弦滑

某女性患者,29岁。婚久不孕,形体肥胖,月经后期,甚或闭经,带下量多,质稠,无臭,头晕心悸,胸闷泛恶,面色苍白,苔白腻,脉滑

若痰湿内盛,胸闷气短,上方加用

A:A、巴戟天 B:黄芪 C:仙灵脾 D:瓜蒌、天南星、石菖蒲 E:海藻、石菖蒲

某女性患者,21岁,主因GP,妊娠30周,活动后觉心悸、胸闷3日来院就诊。患者3日前上两层楼梯后觉心悸、胸闷、气短,休息后缓解,无夜间睡眠后呼吸困难。查体:Bp110/60mmHg,HR100次/分,R:25次/分,SPO97%,胸骨左侧第3-4肋闯柔和收缩期吹风样杂音,双肺未闻及湿性啰音。超声心动:右室增大,左心正常,室间隔缺损膜周回声中断12mm。

待产期间,患者出现提示早期心衰的症状包括

A:心界扩大 B:休息时心率>110次/分 C:肺底部持续性湿啰音 D:心尖部闻及Ⅱ级收缩期杂音 E:轻微活动后觉心悸、胸闷、气短,休息后缓解 F:夜间常因胸闷而坐起呼吸

某女性患者,77岁,6年前开始阵发心悸发作,每年4~5次,无诱因突然发作,可自行终止,心悸伴胸闷、脉搏不齐,持续约10余分钟,有时可持续3~6小时。

患者若再次发生心悸,BP114/86mmHg,持续4小时不缓解,伴呼吸困难,不能平卧,咳嗽,咳少量白色泡沫样痰,听诊心率136次/分,首选的治疗为

A:毛花苷C加速尿静推 B:维拉帕米静注 C:心律平静推 D:硝酸甘油静滴 E:氨茶碱静注

阴虚火旺心悸的特点是()

A:心悸遇劳而发 B:心悸心烦少寐 C:心悸咽干口燥 D:心悸头晕目眩 E:心悸胸闷气短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