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女性,34岁,未婚。左侧乳房出现无痛性肿块,边界不清,质地坚硬,直径为4.5cm,同侧腋窝2个淋巴结肿大,无粘连,诊断为乳癌,需手术治疗。
上述患者行乳癌根治术术后,为预防皮下积液及皮瓣坏死,主要措施是
A:半卧位 B:加压包扎伤口 C:抬高同侧上肢 D:局部沙袋压迫 E:引流管持续负压吸引
女,48岁,未婚,左侧乳房出现无痛性肿块,边界不清,质地坚硬,直径为4cm,同侧腋窝2个淋巴结肿大,无粘连,诊断为乳癌,需手术治疗。
此病人术前备皮范围是
A:胸部,同侧腋下及颈部 B:胸部,同侧腋下 C:胸部,同侧腋下及上臂 D:胸部,上臂 E:胸部,双侧腋下
某女性患者,34岁,未婚。左侧乳房出现无痛性肿块,边界不清,质地坚硬,直径为4.5cm,同侧腋窝2个淋巴结肿大,无粘连,诊断为乳癌,需手术治疗。
上述患者行乳癌根治术术后,为预防皮下积液及皮瓣坏死,主要措施是
A:半卧位 B:加压包扎伤口 C:抬高同侧上肢 D:局部沙袋压迫 E:引流管持续负压吸引
慢性毒性是指机体长期甚至终生反复接触外源化学物所产生的毒性效应。实验周期长,人力、物力、财力耗费大,影响因素多,通常为毒理学安全性评价的最后阶段。
对于慢性毒性试验的目的,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研究慢性毒性剂量-反应关系;确定受试物的LOAEL和NOAEL B:为制定人类接触的安全限量标准以及危险度评价提供毒理学依据 C:阐明慢性毒效应谱、毒作用特点和靶器官,观察慢性毒性作用的可逆性 D:A和B对 E:A、B、C都对
慢性毒性是指机体长期甚至终生反复接触外源化学物所产生的毒性效应。实验周期长,人力、物力、财力耗费大,影响因素多,通常为毒理学安全性评价的最后阶段。
慢性毒性试验各组剂量选择可参考亚慢性毒性试验的LOAEL确定,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以1/5~1/2为高剂量组 B:以1/50~1/10为中剂量组 C:1/100为低剂量组 D:必要时设立溶剂对照组 E:以1/1000为低剂量组
有关别构酶的论述哪一种不正确
A:别构酶是受别构调节的酶 B:正协同效应例如,底物与酶的一 个亚基结合后使此亚基发生构象改变,从而引起相邻亚基发生同样的改变,增加此亚基对后续底物的亲和力 C:正协同效应的底物浓度曲线是矩形双曲线 D:构象改变使后续底物结合的亲和力减弱,称为负协同效应
在齐变模型中,对别构酶协同效应机制的论述哪一个是正确的:()
A:在底物浓度高时,酶无活性 B:底物的紧密结合导致无活性形式 C:邻近亚基的构象相同 D:邻近亚基的构象不同
在序变模型中,对别构酶协同效应机制的论述哪一个是不正确的:()
A:效应物与别构酶结合后,不是它的所有亚基同时转变为T态或R态,而是一个一个地顺序转变,因此存在RT杂交态 B:底物或效应物与别构酶结合后,诱导T态转变为R态或相反 C:效应物与别构酶结合后,导致其构象发生改变 D:不存在RT杂交态
关于别构酶,正确的表达是()。
A:它们一般是寡聚酶。 B:它们一般是单体酶。 C:当效应剂与别构酶非共价结合后,引起别构效应。 D:当效应剂与别构酶共价结合后,引起别构效应。 E:别构酶的动力学性质符合米氏方程式。 F:别构酶的动力学性质不符合米氏方程式。
别构酶(变构酶)
A:由一条或一条以上多肽链组成 B:与变构调节剂结合后酶的活性增强 C:与变构调节剂结合后酶的活性降低 D:酶促反应动力学曲线为s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