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芯片技术作为一种新型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生物学,医学研究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生物芯片用于指导临床用药,主要体现在
A:疾病相关基因的诊断 B:基因表达差异分析 C:核酸的测序分析 D:外源微生物感染鉴定 E:个体化治疗
男性患者,45岁,近2个月胸骨后烧灼样不适与反酸。临床考虑为胃食管反流病。
埃索美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病的常规剂量为
A:10mg,一日1次 B:20mg,一日1~2次 C:30mg,一日1~2次 D:40mg,一日1次 E:80mg,一日1次
某男性患者,46岁,近2个月胸骨后烧灼样不适与反酸。临床考虑为胃食管反流病。
埃索美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病的常规剂量为
A:10mg,一日1次 B:20mg,一日1~2次 C:30mg,一日1~2次 D:40mg,一日1次 E:80mg,一日1次
承担并参加Ⅰ期临床的生物等效性试验。
以下有关生物利用度的描述哪些是不正确的
A:饭后服用维生素B2将使生物利用度降低 B:无定型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大于稳定型的生物利用度 C:药物微分化后都能增加生物利用度 D:药物脂溶性越大,生物利用度越差 E:药物水溶性越大,生物利用度越好
承担并参加Ⅰ期临床的生物等效性试验。
对于生物等效性试验设计,正确的是
A:对于两个制剂,通常采用双周期两制剂试验设计 B:对于3个制剂,宜采用3制剂、3周期的二重3×3拉丁方试验设计 C:洗净期应不少于药物的3~5个半衰期,通常为1周或2周 D:一个完整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应包括吸收相、分布相和消除相,总采样点不少干10个点 E:取样一般持续到3~5个半衰期或血药浓度为Cmax的1/10~1/20
承担并参加Ⅰ期临床的生物等效性试验。
缓释、控释制剂的生物利用度与生物等效性试验中,正确的是
A:缓释、控样制剂的生物利用度与生物等效性试验应在单次给药与多次给药两种条件下进行 B:受试者的要求及选择标准与普通制剂相同 C:多改给药双周期交叉试验的受试者例数应多于单改给药试验 D:受试缓释、控释制剂与参比缓释、控释制剂比较,AUC符合生物等效性要求,Cmax明显降低、tmax明显延退,即显示该制剂具有缓释或控释动力学特征 E:多次给药取样点的设计,应连续服药时间至少经过7个半衰期后,连续测定3天的谷浓度,以证实受试者血药浓度已达稳态。达稳态后参照单次给药采样时间点设计,测定末次给药完整血药浓度-时间曲线
某男性中度心衰患者,服用甲、乙两药厂生产的地高辛片剂(0.25mg)后,疗效相差较大。连服甲厂地高辛20天后,实测血药浓度为0.69ng/ml,绝对生物利用度(F)为30%。
提示 地高辛的有效治疗浓度范围为1~2ng/ml。你认为下列哪些判断是正确的
A:若分别服用两药后,血药浓度一致,说明两药具有生物等效性 B:若分别服用两药后,血药浓度一致,说明两药具有化学等效性 C:若分别服用两药后,测得两药AUC一致,说明两药为同一种剂型 D:两药的药品质量可能诀定疗效的差异 E:患者的病理状况可能决定疗效的差异
患者,
缺失,原天然牙为正跨
关系,可摘局部义齿修复
若原天然牙为反跨
关系,排牙时则应
A:按间隙排列,仍为反跨
关系 B:按间隙排列,争取排成对刃
C:人工牙的排列应保持与牙弓一致,排成反
关系 D:人工牙的排列应保持与牙弓一致,用蜡加宽舌面 E:人工牙的排列应保持与牙弓一致,用蜡加宽颊面
对该药进行人体生物利用度研究,采用静脉注射与口服给药方式,给药剂量均为400mg,静脉给药和口服给药的AUC分别为40ug.h/ml和36ug.h/ml。
基于上述信息分析,洛美沙星生物利用度计算正确的是
A:相对生物利用度为55% B:绝对生物利用度为55% C:相对生物利用度为90% D:绝对生物利用度为90% E:绝对生物利用度为50%
生物质能规模化利用的主要形式为()
A:生物质能发电 B:生物质产甲烷 C:生物质焚烧 D:生物质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