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现浇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8度抗震设防,丙类建筑,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I3类场地,平面尺寸为25mx50m,房屋高度为102m,质量和刚度沿竖向分布均匀,如图4-20所示。采用刚性好的筏形基础,地下室顶板(+_0.000)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端。按刚性地基假定确定的结构基本自振周期T=1.8s。
进行该建筑物横向(短向)水平地震作用分析时,按刚性地基假定计算且未考虑地基与上部结构相互作用的情况下,距室外地面约为51m处的中间楼层的水平地震剪力为F。若剪重比满足规范要求,试问,计入地基与上部结构的相互作用影响后,该楼层的水平地震剪力,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提示:各楼层的水平地震剪力折减后满足规范对各楼层水平地震剪力最小值的要求。
A:0.962F B:1.000F C:0.976F D:0.981F
该建筑物地基土比较均匀,基础假定为刚性,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上部结构传至基底的竖向力N=6.5x10kN,横向(短向)弯矩M=2.8x10kN·m;纵向弯矩较小,略去不计。为使地基压力不过于集中,筏板周边可外挑,每边挑出长度均为a(m),计算时可不计外挑部分增加的土重及墙外侧土的影响。试问,如果仅从限制基底压力不过于集中及保证结构抗倾覆能力方面考虑,初步估算的a(m)的最小值,应最接近于下列何项数值?
A:0.5 B:1.0 C:1.5 D:2.0
某钢筋混凝土框架一剪力墙结构,房屋高度57.3m,地下2层,地上15层,首层层高6.0m,二层层高4.5m,其余各层层高均为3.6m。纵横方向均有剪力墙,地下一层板顶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端。该建筑为丙类建筑,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2g,I1类建筑场地。在基本振型地震作用下,框架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大于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的10%但小于50%。各构件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均为C40。
首层某框架中柱剪跨比大于2,为使该柱截面尺寸尽可能小,试问,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的规定,对该柱箍筋和附加纵向钢筋的配置形式采取所有相关措施之后,满足规程最低要求的该柱轴压比最大限值,应取下列何项数值?
A:0.95 B:1.00 C:1.05 D:1.10
位于第5层平面中部的某剪力墙端柱截面为500mmx500mm.假定其抗震等级为二级,其轴压比为0.35,端柱纵向钢筋采用HRB400级钢筋,其承受集中荷载,考虑地震作用组合时,由考虑地震作用组合小偏心受拉内力设计值计算出的该端柱纵筋总截面面积计算值为最大(1800mm)。试问,该柱纵筋的实际配筋选择下列何项时,才能满足并且最接近于《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的最低要求?
A:416+418(A=1822mm) B:818(A=2036mm) C:420+418(A=2275mm) D:820(A=2513mm)
与截面为700mmx700mm的框架柱相连的某截面为400mmx600mm的框架梁,纵筋采用HRB400级钢筋,箍筋采用HPB300级钢筋(=270N/mm),其梁端上部纵向钢筋系按截面计算配置。假设该框架梁抗震等级为三级,试问,该梁端上部和下部纵向钢筋截面面积(配筋率)及箍筋按下列何项配置时,才能全部满足《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的构造要求? 提示:①下列各选项纵筋配筋率和箍筋配箍率均满足《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第6.3.5条第1款和第6.3.2条第2款中最小配筋率要求;②梁纵筋直径不小于18。
A:上部纵筋A=6840mm(ρ=2.85%),下部纵筋A=4826mm(ρ=2.30%),四肢箍筋φ10@100 B:上部纵筋A=3695mm(ρ=1.76%),下部纵筋A=1017mm(ρ=0.48%),四肢箍筋φ8@100 C:上部纵筋A=5180mm(ρ=2.47%),下部纵筋A=3079mm(ρ=1.47%),四肢箍筋φ8@100 D:上部纵筋=5180mm(ρ=2.47%),下部纵筋A=3927mm(ρ=1.87%),四肢箍筋φ10@100
某城市郊区拟建一幢28m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房屋,当地100年重现期的基本风压ω=0.60kN/m;50年重现期的基本风压ω=0.50kN/m。房屋平面长x宽=25mx14m,迎风面宽度为14m,采用玻璃幕墙作为围护结构,其从属面积大于25m。设计使用年限为100年。
当按承载能力设计时,高度28m处迎风面幕墙围护结构的风荷载标准值(kN/m),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A:1.04 B:1.10 C:1.15 D:1.30
当按承载能力设计时,高度28m处背风面幕墙围护结构的风荷载标准值(kN/m),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A:-0.52 B:-0.69 C:-0.78 D:-0.87
细菌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及核质等。
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的共同成分是
A:磷壁酸 B:脂多糖 C:脂蛋白 D:脂质 E:肽聚糖
细菌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及核质等。
质膜上的糖链()。
A:只存在于质膜外层 B:各种细胞器膜上都有糖分子 C:与细胞识别有关 D:主要成分是蔗糖
您可能感兴趣的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