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历摘要:2004年,国家卫生部发布施行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对我国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起到推动作用。
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应注意:
A:抗菌药物预防在一段时间内发生的感染可能有效;长期预防用药,常不能达到目的 B:所有清洁手术,清洁-污染手术及污染手术均需预防应用抗菌药物 C:手术时间较短(<2小时)的清洁手术,术前给予抗菌药物一次即可 D:病毒性疾病,昏迷,休克,中毒,心力衰竭,肿瘤患者一般不宜常规预防性应用抗菌药 E:对术前已形成细菌感染者,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应按治疗性应用而定
2004年,国家卫生部发布施行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对我国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起到推动作用。
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应注意
A:抗菌药物预防在一段时间内发生的感染可能有效;长期预防用药,常不能达到目的 B:所有清洁手术、清洁-污染手术及污染手术均需预防应用抗菌药物 C:手术时间较短(<2小时)的清洁手术,术前给予抗菌药物一次即可 D:病毒性疾病、昏迷、休克、中毒、心力衰竭、肿瘤患者一般不宜常规预防性应用抗菌药 E:对术前已形成细菌感染者,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应按治疗性应用而定
2004年,国家卫生部发布施行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对我国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起到推动作用。
婴幼儿应用抗菌药物时应注意
A:妊娠期应避免应用对胎儿有致畸或明显毒性作用的药物,如四环素类、氟喹诺酮类等 B: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磷霉素等对胎儿及母体无明显影响,故妊娠期感染选用此类药物 C:喹诺酮类药物可能对软骨发育造成不良影响,故不宜用于18岁以下未成年人 D:由于新生儿肝脏清除能力差,药物浓度个体差异大,故氨基糖苷类、万古霉素易导致新生儿出现耳、肾毒性反应 E:磺胺药引起新生儿溶血性贫血的原因是新生儿红细胞中缺乏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
2004年卫生部发布施行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以下简称《指导原则》),对我国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起到推动作甩。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包括
A: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 B:应尽早查明感染病原,根据病原种类及药敏试验结果来选用抗菌药物 C:应按照药物的抗菌作用特点及其体内过程特点来选择用药 D:全身性感染患者初始治疗应予口服给药,治疗无效再转为静脉给药 E:抗菌药物疗程因感染不同而异,一般用至体温正常、症状消退即可
2004年卫生部发布施行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以下简称《指导原则》),对我国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起到推动作甩。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应注意
A:肾功能减退患者应尽量避免使用肾毒性抗菌药物,确有应用体征时,须调整给药方案 B:四环素类药物可导致婴幼儿牙齿及骨骼发育不良,故不宜用于8岁以下小儿 C:青霉素、头孢菌素类和氟喹诺酮类对胎儿及母体无明显影响,故妊娠和哺乳期妇女可放心使用 D:氯霉素导致新生儿灰婴综合征的原因是新生儿肝酶分泌不足,肾清除功能较差 E:由于新生儿红细胞中缺乏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因此磺胺药及呋喃药可引起新生儿溶血性贫血。
2004年卫生部发布施行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以下简称《指导原则》),对我国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起到推动作甩。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包括
A: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 B:应尽早查明感染病原,根据病原种类及药敏试验结果来选用抗菌药物 C:应按照药物的抗菌作用特点及其体内过程特点来选择用药 D:全身性感染患者初始治疗应予口服给药,治疗无效再转为静脉给药 E:抗菌药物疗程因感染不同而异,一般用至体温正常、症状消退即可
2004年卫生部发布施行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以下简称《指导原则》),对我国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起到推动作甩。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应注意
A:肾功能减退患者应尽量避免使用肾毒性抗菌药物,确有应用体征时,须调整给药方案 B:四环素类药物可导致婴幼儿牙齿及骨骼发育不良,故不宜用于8岁以下小儿 C:青霉素、头孢菌素类和氟喹诺酮类对胎儿及母体无明显影响,故妊娠和哺乳期妇女可放心使用 D:氯霉素导致新生儿灰婴综合征的原因是新生儿肝酶分泌不足,肾清除功能较差 E:由于新生儿红细胞中缺乏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因此磺胺药及呋喃药可引起新生儿溶血性贫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