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社会主义发展之所以实行市场经济是因为

A:符合马克思主义的经济理论 B:市场经济是一种资源配置方式 C:实践证明市场经济能更有力地促进生产力发展 D: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面的题目。
中国__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于2010年10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听取和讨论了____受中央__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__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全会认为,深刻认识并准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科学制定“十二五”规划,对于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对于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全会综合考虑未来发展趋势和条件,提出了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重大进展,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社会建设明显加强,改革开放不断深化,使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抵御风险能力显著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明显改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更加牢固
57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要求就是“五个坚持”,包括: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
主攻方向;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

A: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 B: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C:坚持把共同富裕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最终目标 D: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

根据材料回答以下题:__同志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一文中深刻揭示了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即: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围绕的中心是(  )。

A:经济建设 B:社会全面进步 C:人的全面发展 D:文明发展

根据材料回答以下题:__同志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一文中深刻揭示了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即: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围绕的中心是(  )。

A:经济建设 B:社会全面进步 C:人的全面发展 D:文明发展

根据材料回答以下题:__同志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一文中深刻揭示了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即: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围绕的中心是(  )。

A:经济建设 B:社会全面进步 C:人的全面发展 D:文明发展

我国西南某省的地级州是欠发达地区,人口88万,城镇化率仅22.4%(比全国平均值低29个百分点,比全省平均值低19个百分点),GDP等经济指标长期在全省排名倒数第一。2012年该州实现旅游总收入35.87亿元,相当于GDP(175.02亿元)的20.49%,旅游产业增加值已经达到GDP的13%(国际上 一般认为,旅游产业增加值占GDP的5%以上即算支柱产业,占到8%以上就是战略性支柱产业),旅游产业年均增速高达19.6%,超过12.6%的增长速度。现该州以美丽生态、和谐幸福为建设目标,围绕“生态立州、产业强州、科教兴州、依法治州、和善安州”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以旅游产业发展为核心、新型城镇建设为载体、现代农牧业为支撑,推进旅游全域化、新型城镇化、农牧业现代化“三化”互动,实现旅游统筹城乡发展。为此,高起点地移编了全州旅游发展规划,完善区域旅游规划和景区(景点)、景观廊道、城镇(村落)规划等相关规划。根据规划,2013年接待游客638完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3亿元;2014年接待游客78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53亿元;到2014年,接待游客1000完人次,旅游收入超过80亿元,旅游增加值占全州GDP的15%。

从旅游经济发展与国民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看,该州旅游经济发展速度要快于其国民经济发展速度。该州的旅游经济发展模式属于()。

A:滞后型 B:超前型 C:市场型 D:政府型 E:延伸型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