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日,男,蒙古族,56岁,原任内蒙古自治区某研究所所长。2005年,乌日多次利用职务之便,将掌握的国家秘密文件非法倒卖给境外组织,情节较轻。

侦查过程中,乌日以自己不会说汉语为由,拒绝了律师的辩护,同时也拒绝回答侦查人员的讯问,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有:( )

A:侦查机关有义务为乌日请一位汉语翻译,以保障侦查的进行 B:乌日不能拒绝律师的辩护,从而放弃行使辩护权 C:本案的侦查人员应当采用蒙古族语言进行讯问 D:乌日有"如实供述"的义务

"乌金衣"这一术语的含义是

A:麝香中的"当门子"表面颜色乌黑,习称"乌金衣" B:麝香中的"当门子"表面有一层乌黑的薄膜,习称"乌金衣" C:牛黄表面有一层颜色乌黑的胆汁,习称"乌金衣" D:牛黄表面有一层黑色光亮的薄膜,习称"乌金衣" E:熊胆表面有一层黑色光亮的薄膜,习称"乌金衣"

"乌金衣"这一术语的含义是

A:麝香中的"当门子"表面颜色乌黑,习称"乌金衣" B:麝香中的"当门子"表面有一层乌黑的薄膜,习称"乌金衣" C:牛黄表面有一层颜色乌黑的胆汁,习称"乌金衣" D:牛黄表面有一层黑色光亮的薄膜,习称"乌金衣" E:熊胆表面有一层黑色光亮的薄膜,习称"乌金衣"

川乌的剧毒成分是

A:异喹啉类生物碱 B:次乌头碱 C:双酯类生物碱 D:乌头胺 E:乌头多糖

以下不是乌头碱中毒的原因

A:用药过量 B:煎煮不当,乌头类药物宜久煎。乌头碱水解后成乌头原碱,毒性为乌头碱的1/2000~1/4000,而强心作用增强。煎煮时间太短,易引起中毒 C:应单独煎煮 D:个体差异。乌头中毒出现症状、时间快慢不一,中毒量的个体差异亦较大,且可引起蓄积性中毒 E:配伍或制剂不当

乌头赤石脂丸的组成是

A:乌头、桂枝、芍药、生姜、大枣、甘草 B:乌头、桂枝、芍药、黄芪、赤石脂 C:乌头、麻黄、芍药、黄芪、甘草 D:乌头、麻黄、芍药、黄芪、赤石脂 E:乌头、附子、蜀椒、干姜、赤石脂

2007年5月至2010年9月8日,河南共监测发现蜱虫传播病例557例,死亡18例,“河南蜱虫叮咬事件”的元凶或将锁定为一种新型的布尼亚病毒,布尼亚病毒(Buniavirus)是具球形、有包膜和分节段负链RNA的1科病毒。因首先从乌干达西部的布尼亚韦拉分离到本科而得名。布尼亚病毒自然感染见于许多脊椎动物和节肢动物(蚊、蜱、白蛉等),可感染小鼠,并能在一些哺乳类、鸟类和蚊细胞培养中生长。对人可引起类似流感或登革热的疾病、出血热及脑炎。从目前来看,“新型布尼亚病毒”主要由蜱传播,是可以治疗的,而且病死率很低,不必恐慌。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要防止蜱虫传播病例的传染,可通过接种疫苗来预防。下图为某健康成人注射新型布尼亚病毒疫苗后机体抗体浓度变化图。若此人在注射疫苗后第15天又感染了该病毒,此时一般不会患病,原因是()。

体内已有的相应的记忆细胞快速增殖、分化,形成大量的效应B细胞,分泌抗体,继而产生更强的特异性免疫反应,及时将抗原清除

20世纪90年代,乌干达薯业遭到了病毒的毁灭性打击。科学家研究其原因发现,是一种新的病毒引发的疾病,而这种新病毒是由两种已知病毒重组产生的,这一事实有力地支持了下列哪一观点()。

A:转基因生物有可能成为新的入侵物种,威胁生态系统中的其他生物的生存 B:导入转基因生物的外源基因有可能与感染转基因生物的某些病菌或病原体杂交,从而组装出对人类或其他生物有害的病原体 C:转基因植物的抗除草剂基因,有可能通过花粉传播而进入杂草中,使杂草成为除不掉的“超级杂草” D:抗虫棉能抵抗棉铃虫,但随着棉铃虫抗性增强,抗虫棉有可能被淘汰

20世纪90年代,乌干达薯业遭到了病毒的毁灭性打击。科学家研究其原因发现,是一种新的病毒引发的疾病,而这种新病毒是由两种已知病毒重组产生的,这一事实有力地支持了下列哪一观点()

A:转基因生物有可能成为新的入侵物种,威胁生态系统中的其他生物的生存 B:导入转基因生物的外源基因有可能与感染转基因生物的某些病菌或病原体杂交,从而组装出对人类或其他生物有害的病原体 C:转基因植物的抗除草剂基因,有可能通过花粉传播而进入杂草中,使之成为除不掉的“超级杂草” D:抗虫棉能抵抗棉铃虫,但随着棉铃虫抗性增强,抗虫棉有可能被淘汰

乌梅丸的君药是( )

A:附子 B:蜀椒 C:乌梅 D:黄连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