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城乡规划法》规定,下列哪些选项属于城乡规划的种类?

A:城乡规划包括城镇体系规划,城市规划,镇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 B:城市规划,镇规划分为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 C:详细规划分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 D:修建性详细规划分为建设用地规划和建设工程规划

根据《城乡规划法》的规定,下列哪些选项属于城乡规划的种类( )

A:城乡规划包括城镇体系规划、城市规划、镇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 B:城市规划、镇规划分为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 C:详细规划分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 D:修建性详细规划分为建设用地规划和建设工程规划

《河北省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河北省2010年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6263.4元,比上年增长10.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958元,增长15.7%。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0318.3元,增长6.6%;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845元,增长14.8%。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即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的比重)为32.3%,比上年下降1.3个百分点;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5.2%,比上年下降0.5个百分点。 2005—2010年河北省城乡居民收入(元)

2010年城乡居民的收入比为()。

A:2.59∶1 B:2.62∶1 C:2.73∶1 D:2.86∶1

根据以下表格资料,请回答以下五题: 我国城乡就业人员从2002年的73740万人增加到2006年的76400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从24780万人增加到28310万人;乡村就业人员从48960万人减少到48090万人,年均减少218万人。

城镇与乡村就业人员比例最高的是哪一年?()

A:2002 B:2003 C:2005 D:2006

根据下列资料,回答问题。表二:城乡家庭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比较一般来说,恩格尔系数可以衡量家庭生活水平状况,但在调查中发现了低收入家庭恩格尔系数比中低和中等收入家庭恩格尔系数较低的特殊情况。调查结果显示,家庭消费率明显偏低。

由“表二:城乡家庭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比较”分析得出:城乡居民家庭消费差异和问题主要是:()

A:城乡家庭消费水平差异较大,消费结构差异明显 B:教育、医疗等发展型消费呈刚性特点 C:低收入家庭生活质量受到影响 D:家庭消费率总体偏低,消费率随收入提高而边际递减

《河北省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河北省2010年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6263.4元,比上年增长10.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958元,增长15.7%。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0318.3元,增长6.6%;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845元,增长14.8%。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即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的比重)为32.3%,比上年下降1.3个百分点;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5.2%,比上年下降0.5个百分点。2005—2010年河北省城乡居民收入(元)116

2010年城乡居民的收入比为()。

A:2.59∶1 B:2.62∶1 C:2.73∶1 D:2.86∶1

根据下列资料,回答问题。2008年中国家庭居民的消费水平持续提高,与2006年社会状况综合调查结果比较,消费支出总额从17388元升高到22555元(未考虑价格变动因素),消费结构也进一步改善,作为家庭生活水平标志的恩格尔系数(家庭食品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例)进一步降低。在2008年城乡家庭消费支出细项中,列前三位的消费类型是食品、教育和医疗,分别占总支出的34.0%、11.5%和10.6%。调查还显示,城乡居民消费的总体结构及家庭生存型消费(包括食品与衣着类)与发展型消费(包括居住、交通通讯、文教、娱乐用品、医疗保健、旅游等)所占比重,都发生了重要变化。从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消费情况看,城乡居民消费层次有所提高。大众耐用消费品普及率提高较快,但家庭消费率总体仍偏低。

城乡家庭居民的消费结构最主要的特点是:()

A:居民消费水平持续提高,总体结构进一步改善 B:城乡居民消费商品化程度较高,但消费层次存在明显差异 C:家庭消费率总体偏低,消费率随收入提高而边际递减 D:大众耐用消费品普及率较高,农村消费发展潜力巨大

根据下列统计资料回答以下几题
某省城镇就业人员增长明显快于乡村。2007年全省城镇就业人员比1978年增长2091.4万人,增加3.4倍,年均增长6%;所占比重达到43.5%,上升23.8个百分点。全省乡村就业人员比1978年增加1 020.2万人,增长40.8%,年均增长1.2%;所占比重为56.5%,下降23.8个百分点。  
非农产业成为就业的主导产业。2007年全省第三产业就业人员比1978年增加1 574万人,增加2.9倍,年均增长7.1%,所占比重达到了34%,上升16.6个百分点,成为拉动就业增长的主要力量。与1978年相比,第一产业就业人员减少85.7/万人,所占比重下降了37.0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就业人员增加1 623.3万人,所占比重上升20.4个百分点。  
非公有经济的就业比例迅速上升1978年全省个体经济就业人员仅有2353人。2007年个体工商户就业人员达到了397.8万人,所占比重为6.4%;私营企业就业人员达到522.7万,比重为8.4%;港澳台企业就业人员27.4万人,比重为0.4% ;外商投资企业就业人员108.3万人,比重1.7%。  

1978年,该省乡村就业人员数量为()。

A:1762.0万人 B:2500.5万人 C:2967.8万人 D:3520万人

某县A、B、C、D、E五个乡镇都开展技能型改村建设活动。在某段时间内作出如下安排:(1)只有C、D两乡镇都开展该活动,A或B两乡镇才开展该活动;(2)如果C乡镇开展该活动,那么E和A两乡镇必定都开展该活动;(3)如果E乡镇开展该活动,则A乡镇时不开展该活动;(4)E乡镇没有开展该活动。由此可见(    )

A:A、B两乡镇都开展该活动 B:A、B两乡镇都没有开展该活动 C:A乡镇开展该活动,B乡镇没有开展该活动 D:A乡镇没有开展该活动,B乡镇开展该活动

某县举行“文明乡镇”评比。4位评委对参评的青莲乡、夏荷乡和芙蓉镇获得“文明乡镇”称号的可能性进行了预测。评委甲说:“如果青莲乡能获‘文明乡镇’称号,那么夏荷乡和芙蓉镇也能获此称号。”
评委乙说:“如果青莲乡和夏荷乡能获‘文明乡镇’称号.则芙蓉镇肯定不能获此称号。”
评委丙说“不管青莲乡能否获‘文明乡镇’称号,夏荷乡和芙蓉镇都能获此称号是不可能的。”
评委丁说:“我看青莲乡能获‘文明乡镇’称号;但是,如果夏荷乡能获此称号.则芙蓉镇不可能获此称号。”
评比结果揭晓后发现,4位评委中只有一人的预测成立。
据此,可以推出(    )

A:三个乡镇都能获“文明乡镇”称号 B:三个乡镇都不能获“文明乡镇”称号 C:青莲乡能获“文明乡镇”称号,夏荷乡和芙蓉镇不能获此称号 D:青莲乡不能获“文明乡镇”称号,夏荷乡和芙蓉镇能获此称号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