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为弥补财政实力薄弱地区的财力缺口,均衡地区间财力差距,实现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中央财政安排给地方财政的补助支出称为()。
A:财力性转移支付 B:横向转移支付 C:一般性转移支付 D:专项转移支付
关于财力性转移支付,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财力性转移支付不包括具体用途,由接受拨款的政府自主使用 B:财力性转移支付包括一般性转移支付和民族地区转移支付等 C:财力性转移支付的目的主要是针对下级政府难以承担的或对周边地区有利的、符合__产业政策的项目给予支持 D:财力性转移支付涉及的项目包括用于社会保障、支农、科技、教育等诸多方面 E:财力性转移支付的主要目标是实现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能力的均等化
实行分税制必须配合以中央对地方、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的( )制度,以此来调节不同地区预算财力的差距,实现公平分配的原则要求和财力与事权的最后统一。
A:严格控制 B:转移支付 C:财政补贴 D:集中管理
2013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896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3%,高出GDP实际增速1.6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速高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速2.3个百分点。其中工资性收入4025元,占人均纯收入的45.2%,比上年名义增长16.8%,家庭经营纯收入3793元,占42.6%,名义增长7.4%,转移性收入784元,占8.9%,名义增长14.2%;财产性收入294元,占3.3%,名义增长17.7%。2013年,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6626元,同比增长9%,增幅比城镇居民人均现金消费支出增速快3.6个百分点。全年农民工总量26849万人,比上年增加633万人,其中,本地农民工10284万人,增长3.6%;外出农民工16610万人,增长1.7%。外出农民工月均收入水平2609元,增长13.9%。2013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955元,比上年名义增长9.7%。在城镇居民人均总收入中,工资性收入名义增长9.2%,经营净收入名义增长9.8%,财产性收入名义增长14.6%,转移性收入名义增长10.1%。
121.
关于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以下说话正确的是:
A:2013年,在我国城镇居民人均总收入中,转移性收入名义增长最快 B:2013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0年增长了50%以上 C:2013年,我国城镇居民财产性收入名义增长10.1% D:2013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现金消费支出同比增长5.4%
一、根据以下资料。回答81—85题。
2011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总收入23980元,其中,人均可支配收入21810元,比上年增长14.1%。剔除价格因素影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8.4%。人均总收入中,人均工资性收入15412元,增长12.4%;人均经营净收入2210元,增长29.0%;人均财产性收入649元,增长24.7%;人均转移性收入5709元,增长12.1%。201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为19118元,比上年增加2279元。
2011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977元,比上年增加1058元。其中,人均工资性收入2963元,同比增加532元,工资性收入对全年农村居民增收的贡献率达50.3%。工资性收入占农村居民纯收入的比重达42.5%。人均家庭经营第一产业纯收入2520元,增长12.9%。其中,人均农业纯收入1897元,增加173元,增长10.0%。人均牧业纯收入463元,牧业收入在2009年和2010年出现连续下降后,增速大幅度回升至30.1%。这主要是牧业产品价格上涨,尤其是生猪价格大幅上涨所致。
2011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家庭经营二三产业纯收入702元,增加101元,增长16.7%。其中,人均第二产业纯收入193元,增加11元,增长5.8%;人均第三产业纯收入509元,增加90元,增长21.4%。人均财产性收入229元,增加26元。人均转移性收入563元,增长24.4%。
2011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人均经营净收入、人均财产性收入、人均转移性收入的增长幅度分别用RA、RB、RC和RD表示,则下列正确的是( )。
A:RB>RC>RA>RD B:RA<RC<RD<RB C:RA>RB>RC>RD D:RA<RB<RC<RD
2013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896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3%,高出GDP实际增速1.6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速高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速2.3个百分点。其中工资性收入4025元,占人均纯收入的45.2%,比上年名义增长16.8%,家庭经营纯收入3793元,占42.6%,名义增长7.4%,转移性收入784元,占8.9%,名义增长14.2%;财产性收入294元,占3.3%,名义增长17.7%。
2013年,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6626元,同比增长9%,增幅比城镇居民人均现金消费支出增速快3.6个百分点。全年农民工总量26849万人,比上年增加633万人,其中,本地农民工10284万人,增长3.6%;外出农民工16610万人,增长1.7%。外出农民工月均收入水平2609元,增长13.9%。
2013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955元,比上年名义增长9.7%。在城镇居民人均总收入中,工资性收入名义增长9.2%,经营净收入名义增长9.8%,财产性收入名义增长14.6%,转移性收入名义增长10.1%。
2009—2013年我国居民收入情况
关于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以下说话正确的是:
A:2013年,在我国城镇居民人均总收入中,转移性收入名义增长最快 B:2013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0年增长了50%以上 C:2013年,我国城镇居民财产性收入名义增长10.1% D:2013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现金消费支出同比增长5.4%
根据下面文字所提供的信息回答以下5题。
国家统计局对全国31个省(区、市)6.8万个农村住户的抽样调查结果显示,2005年上半年农民现金收入人均1586元,扣除价格因素影响,实际增长12.5%,增速比去年同期提高1.6个百分点。农民的工资性收入人均521元,同比增长16.6%。其中,外出务工劳动力8845万人,增长4.4%,外出务工收入人均191元,增长23.7%。农民出售农产品的现金收入人均707元,同比增长20.3%。其中,出售种植业产品的收入人均373元,增长16%;出售牧业产品的收入人均290元.增长25.9%:出售林业产品的收入人均17元,增长20%;出售渔业产品的收入人均27元,增长9.9%。农民家庭二三产业生产经营的现金收入人均242元,同比增长14.7%。其中,工业现金收入人均49元,增长11.6%;建筑业现金收入人均26元,增长3.1%;交通运输业和邮电业现金收入人均60元,增长23.0%;批发零售贸易业、餐饮业现金收入人均64元,增长22.4%;社会服务业现金收入人均18元,增长4.2%。农民的财产性现金收入人均39元,同比增长20.9%。转移性现金收入人均68元,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其中,粮食直补、购置更新大型农机具补贴和良种补贴收入8元,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
2005年上半年农民人均现金收入中,最高的是()。
A:工资性收入 B:出售农产品收入 C:家庭二三产业生产经营收入 D:财产性、转移性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