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扶贫攻坚取得的明显进展是()

A:一批贫困人口陆续越过了温饱线 B:贫困地区群众的生活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 C: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后劲有所增加 D:贫困区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和文化教育落后状况有一定改善

农村贫困人口如期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为此,必须更好的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确保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下列做法最符合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要求的是()。

A:加强贫困人口动态统计监测,建立扶贫台账 B:完善扶贫脱贫扶持政策,健全扶贫工作机制 C:加强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贫困地区公共服务水平 D:根据致贫的原因和脱贫的需求,对贫困人口实行分类扶持

在《关于深入实施“1236”扶贫攻坚行动的意见》文件中,出台了22条政策措施和6大保障机制,构建起了()“三位一体”的大扶贫格局,解决了“精准什么”的问题。

A:专项扶贫 B:行业扶贫 C:电商扶贫 D:社会扶贫

充分发挥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贯彻精准扶贫、精准(),创新扶贫工作机制和模式,采取超常规措施,加大扶贫攻坚力度,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A:致富基本策略 B:社会福利分配 C:脱贫基本方略 D:建设基本方针

黎川县两办印发《关于全面加强精准扶贫攻坚组织保障体系建设的实施方案》的通知中明确指出将扶贫开发工作纳入全县年度考核范围。对乡镇考核主要包括()

A:扶贫开发日常工作 B:扶贫开发组织领导情况 C:扶贫资金使用情况 D:扶贫工作实施情况

自治区“十三五”规划建议中提出要实施脱贫攻坚工程,坚决打赢扶贫这场攻坚战,其中()脱贫是全面建成小看社会最艰巨的任务。

A:城镇失业人口 B:农村牧区贫困人口 C:生态脆弱地区人口 D:偏远地区少数民族人口

扶贫攻坚战役中,扶贫体制机制创新主要体现在()。

A:创新扶贫开发路径,由“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 B:创新扶贫资源使用方式,由多头分散向统筹集中转变 C:创新扶贫开发模式,由偏重“输血”向注重“造血”转变 D:创新扶贫考评体系,由侧重考核地区生产总值向主要考核脱贫成效转变

在宁德地委强力推动下,赤溪村打响了以转变观念为突破口的“横血”破坚战——“挪穷窝”:用移民搬迁的方式把分散的14个自然村集中起来:通路、通电。搬迁成功了,生活环境改善了,新问题又来了:搬了穷富。靠着人均不足1亩的土地,如何维持穷根,走一条自我致富之路?赤溪村两委干部再次帮助群众转变观念,因地制宜培育旅游特色优势产业。今天,生态旅游已成为赤溪人致富的主导产业,2015年全村人均统统入达1.3万多元,其中45%以上来自旅游业。   三十多年来,赤溪村干部群众在党的扶贫政策支持下,在社会各方的大力帮助下,从“输血”帮扶到“换血”搬迁再到“造血”开发,走出了一条适合自身特色的扶富乱贫之路,把一个远近闻名的贫困村建成了小康村。2016年2月19日,____问赤溪村干部群众进行在线支流时指出:“‘中国扶贫第一村’这个评价是很高的,滴水穿石、久久为功、弱鸟先飞,你们的实践印证了现在的扶贫方针,就是要精准扶贫。”   赤溪村矢志不渝推进扶贫开发、脱贫致富的艰辛历程,正是中国特色扶贫开发探索之路的一个缩影。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使七亿多农村贫困人口成功脱贫,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当前,我国脱贫攻坚已进入冲刺阶段。____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是要把经济社会发展的‘短板’尽快补齐”,而“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是最突出的短板”,“脱贫攻坚战的充锋号已经吹响,我们要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目标、苦干实干,坚决打赢脱贫坚战。”   摘编自人民网(2016年2月1日、11月9日)、新华网(2016年7月25日)、央视网(2016年8月6日)等

东溪村脱贫致富之路对我国实施精准扶贫、打赢脱贫攻坚战有何启示?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