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唯物主义者费尔巴哈在批判贝克莱主观唯心主义时这样说道:“如果小猫们看到的老鼠只存在于小猫的眼睛中,如果老鼠是小猫的视神经的感觉,那么为什么小猫用它的爪子去抓老鼠而不去抓自己的眼睛呢这是因为小猫不愿意为了爱唯心主义而自己挨饿。在它看来,对唯心主义者的爱只是痛若。”巾此而论
A:费尔巴哈通过指出贝克莱主观唯心主义违背常识而论证其荒谬 B:费尔巴哈否认感觉是沟通人的认识与物的中介 C:费尔巴哈认为感觉并不是存在的本原 D:费尔巴哈揭示了贝克莱主观唯心主义存在的根源
马克思在《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理由在于
A:实践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B:实践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C:实践构成社会生活的现实基础 D:实践形成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费尔巴哈
弗兰西斯·培根,路德维希·费尔巴哈
试说明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古典哲学的终结》中阐述的唯物史观及其理论意义。
如何理解人和看待人的存在问题?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对此有明确的论述。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说:“有意识的生命活动把人同动物的生命活动直接区别开来。正是由于这一点,人才是类存在物。”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批评费尔巴哈“没有把人的活动本身理解为客观的活动”,“不是把它们当作感性的人的感性活动。当做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观方面去理解”,同时指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又把人的存在理解为人的“现实生活过程”。马克思主义的人学理论为正确理解人和看待人的存在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根据上述材料,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马克思主义的人学理论有效吸收了费尔巴哈人学理论的主要观点 B:马克思主义的人学理论揭示了人作为“类存在物”的主要原因和根据 C:马克思主义的人学理论肯定了人作为“社会关系的总和”的“现实性”和作为“现实生活过程”的承担者的客体性质 D:马克思主义的人学理论强调了人的实践的主体性质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 “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理由在于
A:实践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B:实践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C:实践构成社会生活的现实基础 D:实践形成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
上是( )。
A: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内在统一 B:所有人共同属性的概括 C: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D:自由理性的外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