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女,36岁,因“发现颈右侧皮下2个结节”来诊。查体:结节直径分别为1.5 cm和2.5 cm,质中,活动,无压痛,表面皮肤无异常。临床怀疑肿瘤,行颈淋巴结活检。淋巴结活检样本的形态学如图所示。

病理诊断首先考虑为

A:木村病 B:巨淋巴结增殖症(Castleman 病) C:异物肉芽肿 D: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 E:伴巨淋巴结病的窦组织细胞增生症(Rosai-Dorfman病)

患者,吴某,女,43岁。无意中发现左乳房内上方约3cmx2cm的质硬肿块,无疼痛。肿块表面有"橘皮样"变。体格检查又发现左腋窝有1.2cmx1cm大小质硬淋巴结,肿块穿刺细胞学检查诊断左乳癌。

乳癌表面皮肤"橘皮样"改变的原因是

A:乳房皮下淋巴管阻塞 B:肿瘤侵犯Copper韧带 C:肿瘤侵犯较大乳管 D:肿瘤与皮肤深部粘连 E:肿瘤侵犯皮下静脉

某女性患者,43岁,无意中发现左乳房内上方约3cm×2cm的质硬肿块,无疼痛。肿块表面有"橘皮样"变。体格检查又发现左腋窝有1.2cm×1cm大小质硬淋巴结,肿块穿刺细胞学检查诊断左乳癌。

乳癌表面皮肤"橘皮样"改变的原因是

A:乳房皮下淋巴管阻塞 B:肿瘤侵犯Copper韧带 C:肿瘤侵犯较大乳管 D:肿瘤与皮肤深部粘连 E:肿瘤侵犯皮下静脉

某男,50岁,有20余年射线接触史,全身乏力两月余,胸背部有大小不等的皮下结节,红色微突起皮肤表面,最大红斑直径3.5cm,淋巴结不大。活检见圆形淋巴样肿瘤细胞在皮下呈浸润性生长,大小不等,胞质中等淡染;肿瘤细胞在单个脂肪细胞的周边围绕;在脂肪浸润和破坏的区域有反应性组织细胞;有脉管浸润;不累及真皮和表皮。化疗后4年仍健在。

若标记后PanT、CD8阳性,CD20、EBV阴性,TCR基因重排,则本病最确切的诊断应为

A:T细胞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B:NK/T细胞淋巴瘤 C:蕈样肉芽肿 D:间变性大细胞性淋巴瘤 E:皮下脂膜炎性T细胞淋巴瘤 F:以上都不是

铸坯表面看到的小孔被称为铸坯()缺陷。

A:皮下气泡 B:皮下针孔 C:表面气泡 D:结疤


(每题的备选项中,有2个或2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个错项。)

某城市桥梁工程,在钻孔灌注桩的施工过程中,采用正循环回转钻孔原理,但在施工中发现浪费泥浆多。而且消耗动力快,钻孔进度慢,负责人决定换取另种钻孔灌注桩成孔方法。负责人还在钻孔灌注桩施工前,首先进行了护筒埋设工作,以保护孔壁免于坍塌。
反循环回转钻孔原理与正循环回转钻孔原理相比,具有( )等优点。

A:钻孔进度快4~5倍 B:泥浆再循环使用 C:需用泥浆料少 D:转盘所耗动力较少 E:清孔时间较快


(每题的备选项中,有2个或2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 1个错项。)

某城市桥梁工程,在钻孔灌注桩的施工过程中,采用正循环回转钻孔原理,但在施工中发现浪费泥浆多,而且消耗动力多,钻孔进度慢,负责人决定换取另种钻孔灌注桩成孔方法。负责人还在钻孔灌注桩施工前,进行了护筒埋设工作,以保护孔壁免于坍塌。
反循环回转钻孔原理与正循环回转钻孔原理相比,具有( )等优点。

A:钻孔进度快4~5倍 B:泥浆再循环使用 C:需用泥浆料少 D:转盘所消耗动力较少 E:清孔时间较快

某城市桥梁工程,在钻孔灌注桩的施工过程中,采用正循环回转钻孔原理,但在施工中发现浪费泥浆多,而且消耗动力多,钻孔进度慢,负责人决定换取另种钻孔灌注桩成孔方法。负责人还在钻孔灌注桩施工前,进行了护筒埋设工作,以保护孔壁免于坍塌。
反循环回转钻孔原理与正循环回转钻孔原理相比,具有( )等优点。

A:钻孔进度快4~5倍 B:泥浆再循环使用 C:需用泥浆料少 D:转盘所消耗动力较少 E:清孔时间较快

某城市桥梁工程,在钻孔灌注桩的施工过程中,采用正循环回转钻孔原理,但在施工中发现浪费泥浆多。而且消耗动力快,钻孔进度慢,负责人决定换取另种钻孔灌注桩成孔方法。负责人还在钻孔灌注桩施工前,首先进行了护筒埋设工作,以保护孔壁免于坍塌。
反循环回转钻孔原理与正循环回转钻孔原理相比,具有( )等优点。

A:钻孔进度快4~5倍 B:泥浆再循环使用 C:需用泥浆料少 D:转盘所耗动力较少 E:清孔时间较快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