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28岁,宫内孕39周,第一胎,见红并阵发性腹痛10小时,于上午8时入院。查:宫高35cm,腹围92cm,右枕前,胎心140次/分,宫缩30秒/4~5分,强度中等,肛查宫口开大1cm,S-1。提示:超声提示:胎儿双顶径91cm,股骨长7.0cm,羊水指数10.1cm。骨盆外测量,髂棘间径23cm,髂嵴间径26cm,骶耻外径19cm,坐骨结节间径7.0cm,出口后矢状径8cm,耻骨弓角度900。

提示:人工破膜,前羊水60ml,色清,胎心监护有早期减速,于下午5时病人向下屏气,胎心150次/分,阴道检查:宫口开大9cm,S+3,胎儿矢状缝在右斜径上,小囟在7~8点位处。正确的胎方位诊断是

A:右枕前位 B:右枕后位 C:左枕横位 D:右枕横位 E:左枕前位 F:左枕后位

一产妇,怀孕39周,胎儿估计4000g,临产后20h,胎头棘下1cm,宫口开全。尾骨前翘,耻骨弓角度低,出口横径加后矢状径<15cm。

产后要警惕,防止

A:子宫收缩乏力 B:产妇感觉伤口疼痛 C:产后母乳喂养有困难 D:产后乳汁不足 E:产后伤口出血

出口后矢状径

A:耻骨联合上缘中点到骶岬上缘中点间的距离 B:耻骨联合缘至骶岬上缘间的距离 C:坐骨棘间的距离 D:骶骨尖端至坐骨结节间径中点间的距离 E:两侧坐骨结节间的距离

出口后矢状径是()

A:两坐骨结节内侧缘的距离 B:正常值为9~11cm C:为坐骨结节间径中点至骶尾关节的长度 D:两坐骨结节外侧缘的距离 E:与坐骨棘间经之和大于15cm时,表明骨盆出口狭窄不明显

出口后矢状径()

A:耻骨联合上缘中点到骶岬上缘中点间的距离 B:耻骨联合下缘至骶岬上缘问的距离 C:坐骨棘间的距离 D:骶骨尖端至坐骨结节间径中点间的距离 E:两侧坐骨结节间的距离

出口后矢状径是()

A:两坐骨结节内侧缘的距离 B:正常值为9~11cm C:为坐骨结节间径中点至骶尾关节的长度 D:两坐骨结节外侧缘的距离 E:与坐骨棘间经之和大于15cm时,表明骨盆出口狭窄不明显

出口后矢状径

A:两侧坐骨结节间的距离 B:耻骨联合下缘至骶岬上缘间的距离 C:坐骨棘间的距离 D:骶骨尖端至坐骨结节间径中点间的距离 E:耻骨联合上缘中点至骶岬上缘中点间的距离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