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38岁。出现下肢麻木,发凉,间歇性跛行8年,有20年吸烟史。近来病情发展,持续疼痛,夜间尤甚,右下肢肌肉萎缩,右足背动脉搏动消失,诊断为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不考虑该患者为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的主要依据是

A:患者年轻,病史长 B:间歇性跛行 C:足背动脉搏动消失 D:夜间疼痛重 E:none

患者,男,38岁。出现下肢麻木,发凉,间歇性跛行8年,有20年吸烟史。近来病情发展,持续疼痛,夜间尤甚,右下肢肌肉萎缩,右足背动脉搏动消失,诊断为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不考虑该患者为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的主要依据是

A:患者年轻,病史长 B:间歇性跛行 C:足背动脉搏动消失 D:夜间疼痛重

病历摘要:男性,15岁,感头晕,头痛年余,偶有耳鸣,下肢容易麻木,发冷。体查:上肢血压200/110mmHg股动脉,足背动脉弱,胸骨在第2~3肋间和左背部肩胛骨均可闻及喷射性收缩期杂音,并向下方传导

一般而言主动脉缩窄是指主动脉起始的先天性主动脉缩窄,本病发生率在亚洲国家低于西方国家,男性多于女性,根据缩窄部位与动脉导管或动脉韧带关系分为:

A:导管前型 B:导管中型 C:近导管型 D:导管混合型 E:动脉导管未闭型 F:导管后型 G:导管局限型 H:导管弥漫型

病历摘要:男性,15岁,感头晕,头痛年余,偶有耳鸣,下肢容易麻木,发冷。体查:上肢血压200/110mmHg股动脉,足背动脉弱,胸骨在第2~3肋间和左背部肩胛骨均可闻及喷射性收缩期杂音,并向下方传导

导管前型又称婴儿型,动脉导管呈未闭状,常合并有下列畸形:

A:室间隙缺损 B:卵圆孔未闭 C:主动脉骑跨 D:肺动脉骑跨 E:二尖瓣狭窄 F:主动脉瓣二尖化畸形 G:房间隔缺损 H:肺动脉瓣关闭不全

病历摘要:男性,15岁,感头晕,头痛年余,偶有耳鸣,下肢容易麻木,发冷。体查:上肢血压200/110mmHg股动脉,足背动脉弱,胸骨在第2~3肋间和左背部肩胛骨均可闻及喷射性收缩期杂音,并向下方传导

对于主动脉缩窄而言下列手术适应症描述是正确的:

A:上下肢动脉收缩压>50mmHg B:上下肢动脉收缩压>80mmHg C:动脉压差>50mmHg D:主动脉收缩处管径小于50%正常段主动脉 E:适合择期手术年龄为4~8岁 F:婴幼儿单纯主动脉管缩窄者,若上肢收缩压>150mmHg应及时手术 G:婴幼儿起出现心力衰竭反复发作应尽早手术

 患者女,60岁,因“多尿,口干,多饮9年,右足底刺伤后红肿,流脓2周,右足第2足趾变黑5 d”来诊。近3年自觉双下肢麻木,发凉,无明显间歇性跛行。查体:右足底中部皮肤红肿破溃,有脓性分泌物,伴有恶臭,压痛不明显,右足背动脉搏动消失,右足第2足趾变黑,余趾色泽稍暗。空腹血糖14.1 mmol/L。

下肢血管彩超:闭塞性动脉硬化;右足背经皮氧分压<30 mmHg;足X线片:骨髓炎改变。下一步应优先采取的检查有

A:如无肾功能损害,可行下肢血管DSA B:如有肾功能损害,可行下肢血管MRA C:足MRI D:创面的探针探查 E:足99mTc骨扫描 F:ABI检查 G:In-标记的白细胞扫描

某女性患者,63岁,因“多尿、口干、多饮9年,右足底刺伤后红肿、流脓2周,右足第2足趾变黑5 d”来诊。近3年自觉双下肢麻木,发凉,无明显间歇性跛行。查体:右足底中部皮肤红肿破溃,有脓性分泌物,伴有恶臭,压痛不明显,右足背动脉搏动消失,右足第2足趾变黑,余趾色泽稍暗。空腹血糖14.1 mmol/L。

下肢血管彩超:闭塞性动脉硬化;右足背经皮氧分压<30 mmHg;足X线片:骨髓炎改变。下一步应优先采取的检查有

A:如无肾功能损害,可行下肢血管DSA B:如有肾功能损害,可行下肢血管MRA C:足MRI D:创面的探针探查 E:足Tc骨扫描 F:ABI检查 G:In-标记的白细胞扫描

某女性患者,61岁,因“多尿、口干、多饮9年,右足底刺伤后红肿、流脓2周,右足第2足趾变黑5d”来诊。近3年自觉双下肢麻木,发凉,无明显间歇性跛行。查体 :右足底中部皮肤红肿破溃,有脓性分泌物,伴有恶臭,压痛不明显,右足背动脉 搏动消失,右足第2足趾变黑,余趾色泽稍暗。空腹血糖14.1mmol/L。

下肢血管彩超:闭塞性动脉硬化;右足背经皮氧分压<30 mmHg;足X线片:骨髓炎改变。下一步应优先采取的检查有

A:如无肾功能损害,可行下肢血管DSA B:如有肾功能损害,可行下肢血管MRA C:足MRI D:创面的探针探查 E:足Tc骨扫描 F:ABI检查 G:In-标记的白细胞扫描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