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公司现有生产及维修工人850人,文职人员56人,中层与基层管理人员38人,销售人员24人,近五年来,生产及维修工人的年均离职率高达8%,销售人员年均离职率为6%,文职人员年均离职率为4%,中层与基层人员年均离职率为3%,预计明年不会有改变,按企业已定的明年生产发展规划,文职人员要增加10%,销售人员要增加15%,而生产及维修工人要增加5%,中层和基层人员可以不增加,人力资源部经理老张要求助理小王在两星期内提交一份公司明年的人力资源规划初稿,以便于在公司计划会议上讨论。
关于明年的人员补充规划,正确的是( )。
A:中层与基层管理人员需要补充2人 B:销售人员需要补充4人 C:文职人员需要补充5人 D:生产维修人员补充111人
某年某月某日,某电化厂液氯工段发生液氯钢瓶爆炸,使该工段414㎡厂房全部摧毁,相邻的冷冻厂厂房部分倒塌,两个厂房内设备,管线全部损毁,并造成附近办公楼及厂区周围280余间民房不同程度的损坏。液氯工段当班的8名工人当场死亡。更为严重的是,由于电化厂设在市区,与周围居民区距离较近。爆炸后扩散的10.2 t氯气波及7.53 k㎡,事故共导致779人氯气中毒,59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达63万元。 事故调查确认: (1)最初爆炸的1只液氯钢瓶是由某药物化工厂(以下简称"药化厂",该厂液化石蜡工段以液化石蜡和液氯为原料生产氯化石蜡)送到电化厂来充装液氯的。由于药化厂在生产设备与液氯钢瓶连接管路上没有安装逆止阀,缓冲罐或其他防倒灌装置,致使氯化石蜡倒灌入液氯钢瓶中。 (2)电化厂液氯工段工人违章操作,在充装液氯前没有对欲充装的钢瓶检查和清理,就进行液氯充装。充装时,钢瓶内的氯化石蜡和液氯发生化学反应,温度,压力升高,致使钢瓶发生粉碎性爆炸,并导致一连串钢瓶爆炸。
气瓶在充装前必须进行检查。在检查中,发现( )等情况时,禁止充装。
A:瓶内混有可能与所装气体产生化学反应的物质 B:气瓶外皮有污垢 C:易燃液化气体中的氧含量达到或者超过规定值 D:气瓶存在严重缺陷
上颌
缺失,
弯制卡环,腭侧为塑料基托连接的义齿蜡型,采用混装法装入型盒,常规去蜡,充填,磨光。
技师用混装法先装下半型盒,泡水20分钟,涂肥皂水装上半型盒,半小时后,沸水泡10分钟准备开盒去蜡,但开盒十分困难,其原因是
A:蜡尚未充分软化 B:下半型盒石膏有倒凹 C:上半型盒石膏过厚 D:下半型盒石膏稍有粗糙 E:上下型盒分离剂没有涂好
移动式压力容器充装单位应当具备();有与充装和管理相适应的充装设备、检测手段、场地厂房、器具、安全设施和有健全的充装管理制度、责任制度、紧急处理措施。
A:有与充装和管理相适应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 B:有与充装和管理相适应的管理人员 C:有与充装和管理相适应的技术人员 D:有与充装和管理相适应的充装人员
充装人员应根据()随时调整秤砣的位置。
A:充装量; B:充装压力; C:钢瓶自重
不得从事液化石油气充装的人员是()。
A:充装员 B:检查员 C:站长 D:技术负责人
气瓶充装前和充装后,应当由()逐只对气瓶进行检查。
A:充装单位安全员; B:充装单位充装员; C:充装单位持证作业人员; D:充装单位班组长。
气体的充装压力是()。
A:气瓶充装过程中瓶内介质的压力 B:气瓶充装过程允许承受的最__ C:基准温度时,所盛装气体的限定充装压力
移动式压力容器充装过程中,充装人员应严格控制()或(),防止超装
A:充装重量; B:充装时间; C:充装压力; D:充装温度
槽车充装记录主要包含()
A:车型、车号、充装量、充装人、充装日期及司机姓名 B:车型、车号、充装量 C:充装量、充装人、充装日期及司机姓名 D:车号、充装量、充装人、充装日期及司机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