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10个月,腹泻并重度低渗性脱水酸中毒,补液10小时纠正脱水酸中毒,出现嗜睡,呼吸较前变浅,腹胀,肠鸣音弱。

应考虑出现的问题 ( )

A:血液低渗出现脑水肿 B:低钙血症 C:低钾血症 D:败血症 E:低血糖

 患者女,50岁,因“腭部肿块1年,出现表面溃疡1个月”来诊。CT:腭部肿物境界清楚,直径约4 cm。行临床穿刺活检,组织学发现良性形态上皮细胞巢以及巢间有黏液及玻璃样变物质沉积。

最佳病理诊断为(提示 完整切除标本送检,肿瘤无包膜,直径3.5 cm,切面均质,分叶状,灰黄色,质硬。无出血,坏死。组织学检查:瘤细胞圆形或卵圆形核,核仁不明显,未见核分裂,形成实性,管状,筛孔状,囊样或呈同心圆形靶样排列;间质有黏液或玻璃样变,可见周边涎腺组织内周围神经生长。)

A:黏液表皮样癌 B:多形性腺瘤 C:癌在多形性腺瘤中 D:囊腺癌 E:多形性低度恶性腺癌 F:腺样囊性癌

患者刘某,男,27岁,未婚,职员。因"双侧腹股沟皮肤糜烂,渗液伴灼痛5天"就诊。患者10天前自觉双侧腹股沟微痒,无皮疹,自用"皮炎平"外搽后似好转。5天前剧烈运动后发现双侧腹股沟皮肤轻度糜烂,表面少量黄色渗液,伴灼痛感,未予重视。次日觉局部糜烂面逐渐扩大,渗液增多,灼痛加重,行走时尤甚,便于院外局部应用氧化锌油剂及口服抗过敏药,效果不佳。今日阴囊,肛周亦出现潮红,糜烂伴灼痛,故前来就诊。患者既往体健,无食物和药物过敏史,否认冶游史。发病以来,无畏寒发热,无腹痛腹泻,无尿频尿痛等。家族史中,其父亲和一个叔叔有类似病史,治疗后症状控制,而其兄弟姐妹无类似病史。

本病治疗措施有

A:避免外界各种诱因刺激 B:外用O.1%利凡诺尔溶液湿敷 C:外用含有抗生素,抗真菌药物及糖皮质激素的复发制剂 D:口服红霉素或四环素 E:口服氨苯砜或沙利度胺 F:应用特异性抗体

当外科病人出现等渗性缺水时,严重者可出现休克。

其液体的改变主要是

A:细胞内液的急剧减少 B:细胞外液的急剧减少 C:细胞内,外液的急剧减少 D:细胞内液呈低渗状态 E:细胞外液呈高渗状态

当外科病人出现等渗性缺水时,严重者可出现休克。

等渗性缺水导致休克时,应首选下列哪种补液

A:血浆+生理盐水 B:血浆+葡萄糖盐液 C:血浆+葡萄糖液 D:生理盐水 E:平衡盐液

,等渗即可,不一定必须等张

A:静脉注射液 B:皮下注射液 C:脊椎管内注射 D:肌内注射液 E:注射用水

某男性患者,26岁,双眼红、痛伴分泌物增多3天就诊。自诉无明显诱因出现左眼异物感,刺痛伴大量水样分泌物,1天后右眼出现相同症状。体征:视力1.2(双眼),结膜充血(+++),近穹隆部明显,睑裂区结膜下见小片状出血,睑结膜乳头增生(+)、滤泡(++),上睑结膜表面见膜性渗出物,剥离后创面少许渗血。角膜透明,荧光素染色下可见散在点状上皮脱失。眼部起病前2天有咽喉肿痛史,耳前淋巴结中度肿大。

患者局部治疗后眼部刺激症状减轻,水样分泌物减少,起病后10天左右,突然眼部刺痛症状加剧,伴视力下降,结膜充血程度较前有改善,双眼角膜上出现灶性分布圆点状浸润,直径2~3mm,荧光素染色阳性,病灶之间隔有透明角膜。此时应在原治疗方案的基础上进行何种调整

A:加用环孢素滴眼液 B:全身联合使用抗生素 C:全身联合使用抗病毒药物 D:加用抗真菌眼药水 E:加用激素眼药水

患者马某,男,28岁,未婚,职员。因"双侧腹股沟皮肤糜烂、渗液伴灼痛5天"就诊。患者10天前自觉双侧腹股沟微痒,无皮疹,自用"皮炎平"外搽后似好转。5天前剧烈运动后发现双侧腹股沟皮肤轻度糜烂,表面少量黄色渗液,伴灼痛感,未予重视。次日觉局部糜烂面逐渐扩大、渗液增多、灼痛加重,行走时尤甚,便于院外局部应用氧化锌油剂及口服抗过敏药,效果不佳。今日阴囊、肛周亦出现潮红、糜烂伴灼痛,故前来就诊。患者既往体健,无食物和药物过敏史,否认冶游史。发病以来,无畏寒发热、无腹痛腹泻、无尿频尿痛等。家族史中,其父亲和一个叔叔有类似病史,治疗后症状控制,而其兄弟姐妹无类似病史。

本病治疗措施有

A:避免外界各种诱因刺激 B:外用0.1%利凡诺尔溶液湿敷 C:外用含有抗生素、抗真菌药物及糖皮质激素的复方制剂 D:口服红霉素或四环素 E:口服氨苯砜或沙利度胺 F:应用特异性抗体

某男性患者,26岁,双眼红、痛伴分泌物增多3天就诊。自诉无明显诱因出现左眼异物感,刺痛伴大量水样分泌物,1天后右眼出现相同症状。体征:视力1.2(双眼),结膜充血(+++),近穹隆部明显,睑裂区结膜下见小片状出血,睑结膜乳头增生(+)、滤泡(++),上睑结膜表面见膜性渗出物,剥离后创面少许渗血。角膜透明,荧光素染色下可见散在点状上皮脱失。眼部起病前2天有咽喉肿痛史,耳前淋巴结中度肿大。

患者局部治疗后眼部刺激症状减轻,水样分泌物减少,起病后10天左右,突然眼部刺痛症状加剧,伴视力下降,结膜充血程度较前有改善,双眼角膜上出现灶性分布圆点状浸润,直径2~3mm,荧光素染色阳性,病灶之间隔有透明角膜。此时应在原治疗方案的基础上进行何种调整

A:加用环孢素滴眼液 B:全身联合使用抗生素 C:全身联合使用抗病毒药物 D:加用抗真菌眼药水 E:加用激素眼药水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