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性,58岁,因阵发性头晕,视物模糊,血压升高入院,CT示左侧肾上腺肿物。
正确的诊断是 ( )
A:肾上腺嗜铬细胞瘤 B:肾上腺恶性嗜铬细胞瘤 C:肾上腺皮质腺瘤 D:肾上腺皮质癌 E:肾上腺转移癌
患者男性,58岁,因阵发性头晕,视物模糊,血压升高入院,CT示左侧肾上腺肿物。
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和恶性嗜铬细胞瘤的鉴别,正确的是 ( )
A:肿瘤侵入血管为恶性 B:肿瘤细胞出现异型,怪异核为恶性 C:肿瘤侵破包膜为恶性 D:瘤组织侵入肾上腺脂肪组织为恶性 E:有恶性高血压表现者为恶性
患者女,42岁,因“进行性高血压1年”来诊。肾CT:右肾上腺占位。尿3-甲氧基-4-羟苦杏仁醛(VMT)升高。诊断为嗜铬细胞瘤,拟行肾上腺肿瘤切除术。
处理措施有(提示肿瘤切除后,血压逐渐下降至70/30mmHg。)
A:静脉注射麻黄碱 B:静脉注射阿托品 C:泵注去甲肾上腺素 D:泵注异丙肾上腺素 E:快速输血,补液 F:静脉注射毛花苷丙 G:适当减浅麻醉
患者女,28岁,因“肾上腺切除术后皮肤色素逐渐加深2年”来诊。2年前检查肾CT:双侧肾上腺增生;垂体CT:正常;行一侧肾上腺切除术,另一侧3/4切除术。查体:向心性肥胖,多血质外观,皮肤紫纹。垂体CT:直径约12mm腺瘤。
此时最合适的诊断为
A:库欣病复发 B:原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 C:垂体ACTH分泌大腺瘤 D:纳尔逊综合征(Nelsonsyndrome) E:垂体ACTH分泌微腺瘤
患者女,31岁,因“月经稀发8年,轻度向心性肥胖,紫纹2年”来诊。查体:BP 140/100 mmHg;身高156 cm,体重49 kg;躯干部皮下脂肪厚,皮肤薄,紫纹多,宽,多处淤斑,面部散在雀斑,下肢轻度水肿。大,小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均不被抑制,ACTH<5 pg/ml。鞍区MRI:Rathke裂囊肿可能性大。肾上腺CT(平扫+增强):未见明显异常。
原发性色素结节性肾上腺皮质病的临床与病理特点有(提示 经手术切除一侧肾上腺后,临床表现明显改善。病理:原发性色素结节性肾上腺皮质病。)
A:双侧肾上腺增生 B:散在多发小结节 C:结节内可见色素沉着 D:结节间肾上腺皮质萎缩 E:呈散发或家族性发病 F:都是Carney complex的一部分
女性,28岁,近半年体重增加20kg,肥胖明显,皮肤出现紫纹多毛,月经失调。测血压160/90mmmHg,血皮质醇浓度升高,CT检查示双侧肾上腺增大,血浆ACTH40mmol/L。
拟行一侧肾上腺切除术,与疾病特点密切相关的术后并发症是
A:切口出血 B:切口感染 C:肾上腺危象 D:顽固性低血压 E:尿瘘
此病人CT检查双侧肾上腺稍增大,血尿醛固酮均增高,经地塞米松治疗有好转。
为鉴别此病人醛固酮增多症是原发还是继发的,下列哪项最具鉴别意义
A:肾上腺MRI B:血管紧张素Ⅱ和血浆肾素活性测定 C:肾上腺CT检查 D:血浆心钠素测定 E:血钠/血钾比值
某女性患者,33岁,因“月经稀发8年,轻度向心性肥胖,紫纹2年”来诊。查体:BP 140/100 mmHg;身高156 cm,体重49 kg;躯干部皮下脂肪厚,皮肤薄,紫纹多、宽,多处淤斑,面部散在雀斑,下肢轻度水肿。大、小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均不被抑制,ACTH<5 pg/ml。鞍区MRI:Rathke裂囊肿可能性大。肾上腺CT(平扫+增强):未见明显异常。
原发性色素结节性肾上腺皮质病的临床与病理特点有(提示:经手术切除一侧肾上腺后,临床表现明显改善。病理:原发性色素结节性肾上腺皮质病。)
A:双侧肾上腺增生 B:散在多发小结节 C:结节内可见色素沉着 D:结节间肾上腺皮质萎缩 E:呈散发或家族性发病 F:都是Carney complex的一部分
某女性患者,32岁,因“月经稀发8年,轻度向心性肥胖,紫纹2年”来诊。查体:BP 140/100 mmHg;身高156 cm,体重49 kg;躯干部皮下脂肪厚,皮肤薄,紫纹多、宽,多处淤斑,面部散在雀斑,下肢轻度水肿。大、小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均不被抑制,ACTH<5 pg/ml。鞍区MRI:Rathke裂囊肿可能性大。肾上腺CT(平扫+增强):未见明显异常。
原发性色素结节性肾上腺皮质病的临床与病理特点有 ( 提示:经手术切除一侧肾上腺后,临床表现明显改善。病理:原发性色素结节性肾上腺皮质病。)
A:双侧肾上腺增生 B:散在多发小结节 C:结节内可见色素沉着 D:结节间肾上腺皮质萎缩 E:呈散发或家族性发病 F:都是Carney complex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