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女,45岁,因“全身瘙痒,红斑,渗出1个月”来诊。患者发病前3个月头面部曾出现类似皮损,经治疗后消退。1个月前皮损再次出现,医务室给予地塞米松10 mg,静脉滴注3 d后改为5 mg,再3 d,皮损消退停药,停药数日后皮损再发。查体:全身皮肤干燥,面部,躯干,四肢均见散在红斑,丘疹,融合成片,伴渗液。
造成该患者皮损复发的最可能原因是
A:药物反应 B:地塞米松疗程不足 C: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 D:食入辛辣食物 E:自身敏感性皮炎
病历摘要:男性患者,35岁,臀部斑块3年,无瘙痒,皮损向四周缓慢扩展。体查:臀部见直径6cm大小斑块,表明粗糙不平,皮损表面有较深沟纹相隔,挤压时可有脓液从裂隙中渗出。皮损中央见一1cm萎缩性瘢痕。斑块界清,外周绕以红晕。该患者行皮肤病理活检示:聚集成群的上皮样细胞和多核巨细胞,中心干酪样坏死,外围密集淋巴细胞浸润。
疣状皮肤结核“三廓征”是
A:中央网状瘢痕 B:粗糙皮损 C:疣状边缘 D:四周红晕 E:深沟纹相隔 F:脓液渗出
患者男性,34岁。全身皮损3个月伴瘙痒,曾诊断为皮炎,给予口服抗组胺剂和外用卤米松软膏治疗3周皮损无明显改善。专科检查:躯干,四肢散在斑疹,斑丘疹,其上细碎鳞屑,刮去鳞屑见出血点。躯干少许散在脓疱,部分疱破,呈脓湖状,脓疱以腰腹部为多。
为控制皮损临床上最常佳的选择是
A:免疫抑制剂联合PUVA B:系统应用糖皮质激素 C:干扰素联合免疫抑制剂 D:维A酸类药物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 E:加强外用药物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
女性,48岁。病史五年,开始皮损表现为头面及胸背上部散在蝶形红斑,后发展到伴大小不等的浅表性水疱,尼氏征阳性,米粒至蚕豆大小水疱,有轻度渗出,鳞屑和结痂。
该病早期皮损类似
A:烫伤样红斑 B:红斑狼疮的蝶形红斑 C:药疹样红斑 D:压疮性红斑 E:荨麻疹样皮损
某男性患者,35岁,全身皮损3个月伴瘙痒,曾诊断为皮炎,给予口服抗组胺剂和外用卤米松软膏治疗3周皮损无明显改善。专科检查:躯干、四肢散在斑疹、斑丘疹,其上细碎鳞屑,刮去鳞屑见出血点。躯干少许散在脓疱,部分疱破,呈脓湖状,以腰腹部为多。
为控制皮损临床上最佳的选择是
A:免疫抑制剂联合PUVA B:系统应用糖皮质激素 C:干扰素联合免疫抑制剂 D:维A酸类药物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 E:加强外用药物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
皮损有网状纹与白色小点的是
A:银屑病 B:扁平苔藓 C:光泽苔藓 D:红斑狼疮 E:牛皮癣
皮损有网状纹与白色小点的是:()
A:银屑病 B:扁平苔藓 C:光泽苔藓 D:红斑狼疮 E:牛皮癣
皮损有网状纹与白色小点的是:()
A:银屑病 B:扁平苔藓 C:光泽苔藓 D:红斑狼疮 E:牛皮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