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病性淋巴肉芽肿的临床特点不包括
A:女性多于男性 B:本质上是一种淋巴组织疾患 C:由沙眼衣原体L
,L
,L
型引起 D:早期为外阴部初疮,中期为腹股沟淋巴结痛性肿大和直肠炎,晚期生殖器形呈象皮肿,瘘管,毁形性溃疡,直肠狭窄和瘢痕形成 E:早期,足量,规则治疗,定期追踪观察,预防晚期并发症,同时治疗性伴
患者,男性,35岁,发热伴浅表淋巴结肿大10天,乏力伴牙龈出血2天,皮肤有出血点和瘀斑,胸骨有压痛。化检Hb 80g/L,WBC 13.8x10
/L,PLT 25x10
/L,临床拟诊为急性白血病。
下列支持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化验是
A:过氧化物酶阳性 B:PAS阳性成块或颗粒状 C:非特异酯酶阳性,NaF抑制 D:非特异酯酶阳性,NaF不抑制 E: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减少或阴性
男,33岁,发热伴浅表淋巴结肿大半月,头昏,乏力伴牙龈出血3天,查体:皮肤散在出血点和瘀斑,胸骨压痛明显。化验检查WBC14.8x10
/L,Hb 80g/L,PLT 25x10
/L,临床拟诊为急性白血病。
符合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化验是
A:过氧化物酶核苏丹黑染色阳性 B:PAS阳性成块或颗粒状 C:非特异酯酶阴性,NaF抑制 D:非特异酯酶阳性,NaF不抑制 E:中性粒细胞酸性磷酸酶升高或阳性
某男性患者,36岁,发热伴浅表淋巴结肿大10天,乏力伴牙龈出血2天,皮肤有出血点和瘀斑,胸骨有压痛。化检Hb 80g/L,WBC 13.8×10
/L,PLT 25×10
/L,临床拟诊为急性白血病。
以下支持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化验是
A:过氧化物酶阳性 B:PAS阳性成块或颗粒状 C:非特异酯酶阳性,NaF抑制 D:非特异酯酶阳性,NaF不抑制 E: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减少或阴性
某男性患者,34岁,发热伴浅表淋巴结肿大半月,头昏、乏力伴牙龈出血3天,查体:皮肤散在出血点和瘀斑,胸骨压痛明显。化验检查WBC14.8×10
/L,Hb 80g/L,PLT 25×10
/L,临床拟诊为急性白血病。
符合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化验是
A:过氧化物酶核苏丹黑染色阳性 B:PAS阳性成块或颗粒状 C:非特异酯酶阴性,NaF抑制 D:非特异酯酶阳性,NaF不抑制 E:中性粒细胞酸性磷酸酶升高或阳性
某男性患者,36岁,发热伴浅表淋巴结肿大10天,乏力伴牙龈出血2天,皮肤有出血点和瘀斑,胸骨有压痛。化检Hb80g/L,WBC13.8×10
/L,Plt25×10
/L,临床拟诊为急性白血病。
以下支持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化验是
A:过氧化物酶阳性 B:PAS阳性成块或颗粒状 C:非特异酯酶阳性,NaF抑制 D:非特异酯酶阳性,NaF不抑制 E: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减少或阴性
关于性病性淋巴肉芽肿的描述,下列哪项错误:()
A:主要经性接触传播 B:又称为第四性病 C:潜伏期3周 D:沟槽征多发生在生殖器初疮期 E:病原体为11、12、13血清型沙眼衣原体
性病性淋巴肉芽肿的描述,正确的是:()
A:病原体为11、12、13血清型沙眼衣原体 B:潜伏期一般1~4周 C:男性好发于龟头、冠状沟、包皮;女性多在小阴唇、前庭、阴道口及尿道口 D:可并发无菌性脑膜炎、结膜炎、肝炎、心包炎等 E:累及股淋巴结及腹部沟淋巴结时,可出现明显的沟槽征
对于性病性淋巴肉芽肿的诊断有意义的是()
A:不洁性交史或配偶感染史 B:常发生单侧或双侧的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可活动,有触痛,逐渐融合成坚实的菱形水肿斑块 C:肿大的淋巴结软化、破溃形成多发性瘘管 D:沙眼衣原体培养阳性 E:醋酸白试验阳性
性病性淋巴肉芽肿的临床特点不包括()。
A:由沙眼衣原体L1、L2、L3型引起 B:女性多于男性 C:本质上是一种淋巴组织疾患 D:早期为外阴部初疮,中期为腹股沟淋巴结痛性肿大和直肠炎,晚期生殖器形呈象皮肿、瘘管、毁形性溃疡、直肠狭窄和瘢痕形成 E:早期、足量、规则治疗,定期追踪观察,预防晚期并发症,同时治疗性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