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性,30岁,运动后突然出现右侧腰背部疼痛,难以忍受,大汗淋漓,查体:腹平软,无压痛,右侧腰部叩击痛阳性。
以下哪些症状可做为诊断依据
A:运动后出现 B:右侧腰背部疼痛 C:大汗淋漓 D:腹平软,无压痛 E:腰部叩击痛阳性
王某,初产妇,从分娩后第2天起,持续3天体温在37.5℃左右,宫缩好,无压痛,会阴伤口红肿,疼痛,恶露淡红色,无臭味,双乳软,无硬结。
为缓解会阴伤口疼痛,可采取( )。
A:伤口侧卧位 B:伤口对侧卧位 C:平卧位 D:半坐卧位 E:头低足高位
某男性患者,30岁,运动后突然出现右侧腰背部疼痛,难以忍受,大汗淋漓,查体:腹平软,无压痛,右侧腰部叩击痛阳性。
以下哪些症状可做为诊断依据
A:运动后出现 B:右侧腰背部疼痛 C:大汗淋漓 D:腹平软、无压痛 E:腰部叩击痛阳性
某男性患者,65岁,前胸部肿胀疼痛3月余,质硬,局部压痛,无发热。血常规检查示贫血。
上题诊断依据是哪些
A:老年男性,64岁,前胸部肿胀疼痛3月余,质硬 B:病变发生于中轴骨、胸骨柄和右侧锁骨胸骨端 C:病变呈多发性溶骨性破坏,右侧锁骨胸骨端见多发穿凿样破坏,边缘清楚,无硬化 D:胸骨柄骨破坏周围形成明显软组织肿块 E:右侧第1、2肋软骨局限性破坏 F:临床出现贫血
某男,47岁,主诉左上后牙咀嚼痛1个月,近2天来疼痛加重,患牙伸长不敢咬合,夜不能眠,服消炎药镇痛药无效。检查发现
远中邻
面深龋,叩痛(+++),探诊无感觉,颊侧牙龈有瘘管口,龈颊沟变浅压痛,但无波动感,X线片示根尖周透射区,周界不清楚
该患牙最可能表现出的疼痛性质是
A:阵发性加剧 B:搏动性跳痛 C:持续胀痛 D:冷热刺激疼痛加重 E:电击样痛
某女性患者,54岁,右臂部疼痛1.5年,有时伴右大腿后侧疼痛,劳累后加重,走路尚可,查体:右臂部无畸形,深压痛(+),无明显放射,右"4"字试验(±),直腿抬高试验(-),皮肤痛觉正常。
臀部疼痛常见病之一是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以下哪些论述正确
A:臀上皮神经来源于L4~S1神经后外侧支 B:在骶棘肌外缘与髂嵴的交点稍内侧自腰背筋膜后层为穿出点 C:此穿出点因外伤、炎症等原因,易引起臀上皮神经卡压,出现相应临床症状 D:腰臀部疼痛可放射至大腿,弯腰不受限,行走困难 E:上臀部痛觉减退或痛觉过敏,下肢感觉及运动良好 F:治疗措施包括休息、理疗、应用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或阻滞治疗
某女性患者,54岁,右臂部疼痛1.5年,有时伴右大腿后侧疼痛,劳累后加重,走路尚可,查体:右臂部无畸形,深压痛(+),无明显放射,右"4"字试验(±),直腿抬高试验(-),皮肤痛觉正常。
臀部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正确观点包括以下哪些
A:腰骶部臀部疼痛,常有剧烈运动或受寒史 B:疼痛多为灼痛、刺痛,影响运动与睡眠 C:疼痛的部位多不固定,很难查到扳机点 D:每次发作持续几分钟至数小时,发作后仍遗留不适数日 E:机械压迫、牵拉周围组织、高热、寒冷、超声波治疗等可诱发发作 F:治疗措施主要为功能锻炼、保暖、提高免疫力
某男性患者,66岁,因反复右下肢疼痛1个月余来诊,诉疼痛自右臀部沿大腿后侧下行放射至小腿后外侧,行走疼痛加重,夜间著,无麻木感。患者2个月前曾查体发现肝癌行手术治疗。查体腰椎无明显压痛,双侧直腿抬高试验阴性,右臀部坐骨神经出口处压痛。门诊行坐骨神经阻滞后,疼痛立刻缓解,2天后疼痛渐出现,1周后复诊诉仍有疼痛,但较前有所减轻,要求进一步处理。
患者腰椎MR检查未发现明显腰椎病变,ECT发现右侧髂骨存在明显核素浓聚,后经穿刺确诊为骨转移瘤。该患者下肢疼痛为肿瘤性疼痛,按临床原因,肿瘤性疼痛可分为
A:伤害感受性疼痛 B:癌肿本身引起疼痛 C:神经病理性疼痛 D:与癌痛相关的疼痛 E:与癌症治疗相关的疼痛 F:与癌症无关的疼痛 G:混合性疼痛
某男性患者,66岁,因反复右下肢疼痛1个月余来诊,诉疼痛自右臀部沿大腿后侧下行放射至小腿后外侧,行走疼痛加重,夜间著,无麻木感。患者2个月前曾查体发现肝癌行手术治疗。查体腰椎无明显压痛,双侧直腿抬高试验阴性,右臀部坐骨神经出口处压痛。门诊行坐骨神经阻滞后,疼痛立刻缓解,2天后疼痛渐出现,1周后复诊诉仍有疼痛,但较前有所减轻,要求进一步处理。
药物治疗是控制癌性疼痛的主要手段,非阿片类药物作为WHO提倡的癌痛治疗中的第一阶梯用药,以下有关描述正确的是
A:其主要药理作用是抑制外周炎性致痛介质的释放,对中枢神经系统无作用 B:不与阿片类药物竞争阿片受体,与阿片类药物联合应用可产生协同作用增加镇痛效果 C:首选口服给药,定时、个体化用药,积极处理不良反应 D:长期用药易出现耐药性,需增大用药剂量以达到良好的镇痛效果 E:口服用药易发生消化道溃疡等胃肠道不良反应,直肠或注射用药可避免发生胃肠道不良反应 F:为避免长期使用此类药物发生不良反应的危险,建议限制用药上限剂量为标准推荐用药的1.5~2.0倍 G:主要用于轻、中度疼痛,对重度疼痛患者需改用阿片类药物而不再应用 H:不同的非阿片类药物结构不同,作用机制不同,应两种或多种药物联合应用以增加镇痛效果,减少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