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手术当天,患者为避免输血引起的一系列并发症,在麻醉前或麻醉后,通过一路动脉或静脉采取一定量的自体血。同时,通过另一路静脉快速补充相应量的晶体和(或)胶体液。

该种输血方式称为

A:预存自体血回输 B:急性血液稀释回输 C:成分输血 D:血液回收 E:同步自身血回输

女性,32岁,因急性失血需要输血,当输入红细胞悬液约200ml时,突然畏寒,发热,呕吐一次,尿呈酱油样,血压75/45mmHg

该患者可能出现了

A:过敏反应 B:溶血性输血反应 C: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 D:细菌污染反应 E:循环超负荷

女性,32岁,因急性失血需要输血,当输入红细胞悬液约200ml时,突然畏寒,发热,呕吐一次,尿呈酱油样,血压75/45mmHg

治疗首先应采取的措施是

A:输注新鲜血浆 B:大剂量糖皮质激素 C:停止输血 D:大剂量丙种球蛋白 E:抗生素

复方硫磺洗剂配制方法:取沉降硫置研钵中,加甘油研磨,再加新洁尔灭溶液研成糊状后,缓缓加入硫酸锌水溶液(硫酸锌溶于250ml水中),研磨均匀,然后细流慢慢加入樟脑醑,并急速研磨或搅拌至均匀混悬,添加蒸馏水至1000ml,摇匀即得。

提示 掌握混悬剂的定义及与胶体溶液、乳剂、高分子溶液的区别。处方如图。以下哪一个是混悬剂的定义

A:两种互不相溶的液相组成的非均相分散体系 B:水溶性高分子物质在水中分散而成的制剂 C:难溶性固体药物以较胶粒大的微粒分散在液体介质中形成的非均相分散体系 D:化学药物的内服和外用均相溶液

血液科患者,女,27岁,因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入院,入院查血小板4×10/L,有发热和牙龈出血,给患者输注一个单位机采血小板后,第二天复查血小板6×10/L,牙龈出血症状好转。

以下判断该患者是否发生了血小板输注无效的指标的是

A:输血后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 B:输血后血小板计数增高指数 C:输血后血小板平均体积的变化 D:血小板回收率 E:输血后血小板计数

某男性患者,36岁,腰椎后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中需要输血,当输入红细胞悬液约60ml时,出现发热,心率110次/分,血压75/45mmHg。

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

A: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 B:溶血性输血反应 C:过敏反应 D:细菌污染反应 E:循环超负荷

某男性患者,36岁,腰椎后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中需要输血,当输入红细胞悬液约60ml时,出现发热,心率110次/分,血压75/45mmHg。

以下治疗措施中,不恰当的是

A:加压输血,纠正休克 B:给予5%碳酸氢钠静脉滴注,碱化尿液 C:血浆置换疗法 D:应用糖皮质激素 E:应用晶体、胶体液扩容

慢性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不宜输血小板悬液的原因是为了避免( )

A:引起溶血现象 B:抑制血小板生成 C:增加毛细血管脆性 D:产生异种抗血小板抗体 E:产生同种抗血小板抗体

慢性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癫不宜输血小板悬液的原因是为了避免:()

A:产生同种抗血小板抗体 B:产生异种抗血小板抗体 C:抑制血小板生成 D:致肺栓塞症状 E:产生溶血现象

慢性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不宜输血小板悬液的原因是为了避免?()

A:引起溶血现象; B:抑制血小板生成; C:增加毛细血管脆性; D:产生异种抗血小板抗体; E:产生同种抗血小板抗体。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