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62岁,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眼黄,逐渐加深,尿液颜色加深,且变为浓茶样;不伴有腹痛,无寒战,发热。粪便颜色开始时为黄色,颜色逐日变为接近白色的浅黄色。无恶心,呕吐。附近医院按“肝炎”给予中药治疗,服药后粪便有时为黑色,自述可能与服中药有关。经过治疗后自觉眼黄有所消退,尿液颜色也变浅黄,故继续中药治疗。但服药2周后眼黄又加深,比发病时更黄,粪便逐渐变为白色,且晚上常有皮肤瘙痒,无好转。体查:T36.2℃,P67次/min,R20次/min。发育正常,营养稍差,意识清醒,自动体位。全身皮肤无出血点和皮疹,但腹部皮肤有抓痒划痕。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巩膜重度黄染。腹部外科情况:腹平,未见肠型蠕动波,腹壁静脉无显露;腹软,右上腹轻压痛,其余腹部无压痛,肝肋下未及,可触及右上腹梨状肿物,边界清楚,质软,约6cmx4cm,Murphy征阴性。脾未触及。腹部叩诊鼓音,未叩出转移性浊音。肠鸣音5次/min,未闻及高调肠鸣音及气过水音。
此时应行(提示积极准备后行剖腹探查手术,术前Hb95g/L,血浆白蛋白30g/L,术中发现胆囊增大,胆囊内胆汁绿色,肿瘤位于胰头不能切除,肿瘤已侵犯肝门,门静脉及肠系膜上动脉,且已侵及十二指肠致十二指肠梗阻,周围淋巴结及腹膜后淋巴结广泛转移,不能切除病灶。)
A:淋巴结活检后关腹 B:胆囊空肠吻合 C:胃大部切除 D:圆韧带入路左肝管空肠吻合 E:置放U形管胆管外引流 F:胃空肠吻合 G:胰十二指肠切除 H:扩大的胰十二指肠切除
男,57岁。2个月前因有右侧部溃疡伴疼 痛就诊,口服维生素和漱口液含漱无效。检 查:右舌腹与舌缘交界处可见一约 1.0cmXl.5cm溃疡面。表面有坏死组织,边缘 突起呈火山口状。边界不清,触痛明显。溃疡 正对边缘锐利残根。右侧下颌下可触及约 2cmX lcm大小淋巴结,活动度差,无压痛。
下颂下肿大淋巴结应考虑为( )
A:正常淋巴结 B:急性淋巴结炎 C:淋巴结转移癌 D:结核性淋巴炎 E:反应性淋巴结增生
某女性患者,63岁,因右下腹及脐周隐痛3年入院,伴消瘦,近两个月来常有地热,体格检查生命体征稳定,发现右下腹可触及一6cm×4cm大小的包括,较硬,尚可推动,压痛,锁骨上及腹股区未触及肿大淋巴结。胸部X线片未见明显异常。纤维结肠镜见升结肠处新生物,活检病理报告为腺癌。
如术后病理报告为结肠腺癌侵及浆膜层,肠系膜淋巴结16枚均为阴性,则其分期为
A:T
N
M
B:T
N
M
C:Dukes A D:Dukes B E:Dukes C F:Dukes D
某女性患者,41岁,因“颈前生长性肿物5年,声嘶6个月”来诊。查体:左侧颈前区触及3 cm×2 cm结节,质硬,随吞咽稍动;左颈中段可触及直径2 cm淋巴结,质硬、活动。
颈淋巴结的处理应采用
A:颈淋巴结切除术 B:功能性颈淋巴结清扫术 C:根治性颈淋巴结清扫术 D:区域性颈淋巴结清扫术 E:暂不处理
某女性患者,25岁,无力,面色苍白1个月,伴胸闷,偶尔咳嗽,无痰。查体:左侧腹股沟及双侧腋窝可扪及增大淋巴结,血液检查示轻度贫血。胸CT见纵隔多发淋巴结增大。
纵隔淋巴结增大的判定标准为
A:直径>1cm B:长径>1cm C:短径>1cm D:淋巴结直径>同层面气管直径 E:淋巴结直径>同层面主动脉直径的1/2
某女,57岁,会厌喉面鳞癌,侵及双侧室带、声带、前联合及会厌前间隙,双侧杓状软骨活动,左上颈2cm淋巴结一个,硬,活动。
颈部淋巴结治疗术式
A:双颈根治性颈清扫 B:双颈功能性颈清扫 C:左颈根治性颈清扫右颈功能性颈清扫 D:左颈根治性颈清扫右颈区域性颈清扫 E:颈淋巴结切除术
某女性患者,64岁,因右下腹及脐周隐痛3年入院,伴消瘦,近两个月来常有低热,体格检查生命体征稳定,发现右下腹可触及一6cm×4cm大小的包块,较硬,尚可推动,压痛,锁骨上及腹股沟区未触及肿大淋巴结。胸部X线片未见明显异常。纤维结肠镜见升结肠处新生物,活检病理报告为腺癌。
如术后病理报告为结肠腺癌侵及浆膜层,肠系膜淋巴结16枚均为阴性,则其分期为
A:T2N0M0 B:T3N0M0 C:Dukes A D:Dukes B E:Dukes C F:Dukes D
某男性患者,左锁骨上淋巴结肿大。活检发现,肿大淋巴结内有较多黏液湖形成,黏液湖中可见腺管状或乳头状排列的癌细胞。淋巴结内可见到大量异型细胞排列成腺腔样,部分细胞胞质内有大量黏液并将细胞核挤向一侧,呈印戒样。
淋巴结内病变最可能来自于
A:肺 B:胃 C:食管 D:鼻咽 E:结肠
肠系膜上淋巴结不汇流()。
A:肠系膜淋巴结 B:右结肠淋巴结 C:左结肠淋巴结 D:中结肠淋巴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