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36岁,发热.面色苍白伴牙龈出血2周入院。入院次日起出现皮肤多处片状瘀斑.血尿。血红蛋白80g/L,白细胞2.0x109/L,血小板50x10^9/L,血浆纤维蛋白原0.8g/L。骨髓检查:有核细胞增生极度活跃,细胞浆颗粒粗大的早幼粒细胞占85%。
出血的原因是
A:异常早幼粒细胞浸润血管壁 B:血沉增加 C:血小板减少伴功能异常 D:凝血因子I2,Ⅶ,Ⅸ,Ⅹ缺乏 E:DIC
女性,创伤性休克后入住ICU,护士进行抽血时,血不易抽出,易凝固,皮肤有出血点,紫斑。
注射部位出血,应考虑
A:呼吸窘迫综合征 B:急性肾衰竭 C:肝功能衰竭 D: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E:心功能衰竭
女性,创伤性休克后入住ICU,护士进行抽血时,血不易抽出,易凝固,皮肤有出血点,紫斑。
注射部位出血,应考虑
A:呼吸窘迫综合症 B:急性肾衰竭 C:肝功能衰竭 D: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E:心功能衰竭
女性,36岁,发热,面色苍白伴牙龈出血2周入院。入院次日起出现皮肤多处片状瘀斑,血尿。血红蛋白80g/L,白细胞2.0x109/L,血小板50x109/L,血浆纤维蛋白原0.8g/L。骨髓检查:有核细胞增生极度活跃,细胞浆颗粒粗大的早幼粒细胞占85%。
出血的原因是:
A:异常早幼粒细胞浸润血管壁 B:血沉增加 C:血小板减少伴功能异常 D:凝血因子I2,Ⅶ,Ⅸ,X缺乏 E:DIC
某女性患者,28岁,产后3天,高热,血压70/40mmHg,恶露奇臭,四肢及躯干皮肤呈大片状瘀斑,既往无肝炎及出血病史。血红蛋白90g/L,白细胞4.0×10
/L,血小板进行性下降,最低为30×10
/L,PT20秒(对照13秒),APTT65秒(对照45秒),3P(+),血FDP190rag/L,纤维蛋白原测定1.7g/L,D-二聚体(++)
出血原因可能为
A: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B:DIC C: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D:肝损害凝血障碍 E:vWD
某男性患者,33岁,发热l周伴鼻出血,牙龈出血,球结膜出血及注射部位大片瘀斑,大便呈紫红色入院。化验:Hb85g/L,WBC1.5×10
/L,血小板53×10
/L,骨髓检查有核细胞增生明显活跃,原始加幼稚细胞占0.85(85%),POX强阳性。染色体检查有t(15;17)。
该例出血最主要原因是
A:血小板减少 B:血小板功能异常 C:纤维蛋白溶解亢进 D:血中有类肝素抗凝物质 E:白血病细胞释放促凝物质引起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青年男性,突然出现高热衰竭、出血症状。
引起出血的原因有: 提示:患者经确诊为急性白血病
A:血小板减少 B:纤溶亢进 C: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D:免疫力低下 E:血管壁弹性减弱
脑出血患者的治疗原则( )
A:脱水降颅内压 B:调整血压 C:防治继续出血 D:防止并发症
脑出血可能出现哪些症状( )
A:头痛、呕吐 B:头昏 C:肢体乏力 D:言语不清
中年女性,低热伴鼻出血2周;入院次日起出现皮肤多处片状瘀斑、血尿。血红蛋白80g/L,白细胞200×10~9/L,血小板50×10~9/L,血浆纤维蛋白原0.8g/L,3P试验阳性。骨髓检查:有核细胞增生极度活跃,细胞质颗粒粗大的早幼粒细胞占85%。
患者出血的首要原因是
A:DIC B:血小板减少 C:血小板减少伴功能异常 D:凝血因子缺乏 E:异常早幼粒细胞浸润血管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