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女性,46岁,51kg。诊断为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心功能I3级,拟行二尖瓣置换术。血压120/70mmHg;心电图示房颤,心室率75次/分。一直口服维持量地高辛。术前心超检查发现二尖瓣口面积为1cm,EF38%。经必要的术前准备后,择期在全麻复合浅低温体外循环下行二尖瓣置换术。入手术室建立常规监测,轻度头低位下行右颈内静脉穿刺,穿刺刚完成患者诉胸闷,随即咳出多量泡沫样痰,血压85/50mmHg,心电图示房颤,心室率130次/分,脉搏血氧饱和度83%。

提示:经紧急处理后心室率降至84次/分,血压115/68mmHg,,患者情绪稳定,决定继续手术。提问:为确保手术麻醉安全,该患者围术期应做下列哪些必要监测?

A:动脉直接测压和中心静脉压 B:脉搏血氧饱和度 C:血气分析,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D:PCO E:肺功能 F:ACT,体温,尿量 G:经Swan-Ganz导管监测左房压(LAP) H:HRV(心率变异性) I:心电图

患者男,78岁,因左下肺癌在支气管内全麻下行左下肺叶切除,有十多年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病史。咳嗽,痰量较多,术前测肺功能提示中重度通气功能障碍。高血压病史15年,不规则服用抗高血压药物,术前血压控制不够理想。冠心病心绞痛史2年。患者要求术后手术切口无痛或尽可能不痛,并能及早苏醒见到家人。

提示:术者暂停手术,恢复双肺通气后,患者血氧饱和度升至98%,余生命体征稳定。提问:关于单肺通气时呼吸管理下列哪些是正确的?

A:改侧卧位后,应重新检查双腔管的位置 B:为预防术后肺不张,不用考虑外科医师的操作,手术侧肺保持一定程度的气体 C:呼吸机频率越快,越有利于单肺通气交换 D:由于单肺通气,为了排出二氧化碳,因此要过度通气 E:加强血气监测 F:严密监测气道峰压

 患者男,40岁,农民工。在医院工地劳动时触电,心跳呼吸停止2 min后送急诊室。既往史无特殊。体格检查:T 37 ℃,呼吸,脉搏和血压均测不出。口唇无发绀,颈软。四肢软。

诊断是(提示 入院15 min后患者呼吸和心跳恢复,心率130次/min,血压100/62 mmHg,已经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2 d后检查发现意识为浅昏迷,血肌酸激酶12 000 mmol/L,血肌酐400 μmol/L,动脉血气分析示SaO 85%,存在尿血红蛋白。)

A:复苏后综合征 B:急性呼吸衰竭 C:急性肾衰竭 D:横纹肌溶解症 E:电击伤 F:脊髓休克

患者男,45岁。活动后胸闷,胸痛6个月。血压138/85 mmHg。运动试验结果见图1,2。

运动终止时心电图ST段改变属于:

A:下斜型抬高 B:下斜型压低 C:上斜型压低 D:水平型压低 E:J点型压低

患者男,45岁。活动后胸闷,胸痛6个月。血压138/85 mmHg。运动试验结果见图1,2。

运动终止时出现胸痛,该患者运动试验结果为

A:阴性 B:假阴性 C:阳性 D:假阳性 E:可疑阳性

患者男性,56岁。因不稳定型心绞痛入院,冠状动脉造影提示3支病变,行3处冠脉内支架治疗,术后未坚持药物治疗,术后1个月突发胸部疼痛2小时入院,急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提示2处支架完全闭塞,行冠状动脉搭桥术。

术后血压监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平均动脉压宜控制在70~90mmHg,并保持平稳 B:袖带式间接测压所测得的压力比动脉测压更为精确 C:平均动脉压宜控制在90~110mmHg,并保持平稳 D:动脉测压部位常经股动脉插管测压 E:收缩压<90mmHg或降至原先值的2/3属低血压

某男性患者,43岁,因间断发生胸闷、心悸1个月到医院进行踏车试验(试验分类为症状限制性运动试验),运动中连续以心电图监护,并于每级运动末记录心电图,同时测量血压。

运动终点是

A:乏力 B:腿部肌肉疼痛 C:咳嗽 D:血压异常 E:口干

某男性患者,43岁,因间断发生胸闷、心悸1个月到医院进行踏车试验(试验分类为症状限制性运动试验),运动中连续以心电图监护,并于每级运动末记录心电图,同时测量血压。

运动终点是

A:乏力 B:腿部肌肉疼痛 C:咳嗽 D:血压异常 E:口干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